1987年10月,当中共“十三大”召开时,他已七十有五了。他不再是中共中央委员,退居二线了。
他担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对于中共中央文献的编纂、中共党史研究,他出了大力。他多年来曾经起草过诸多中共中央文件,在毛泽东身边长期从事秘书工作,后来又多年担任中共中央领导工作,他确实是他担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最佳人选。
胡乔木非常重视中共党史的研究。
谷羽曾经回忆说: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后,乔木又一直希望编写出一部完整、详尽、准确、可信的党史着作。经他提议成立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开始还由他担任主任,后来不担任了,他对党史工作仍一直很关心。他本想亲自主持编写一部党史,但到1990年9月他的病被确诊力癌症后,确实已是力不从心了。在医院和家中,医生都一再叮嘱他静养休息,他只得请胡绳同志尽快主持写出一部完整的七十年党史本子来。虽然他不动手了,可是他的心总是安静不下,他经常思考的还是如何写好这部书。
……
到了1991年7月中旬,看看他那日渐衰弱的身躯,我真觉得心疼,我坚持要他到北戴河休养。开头几天,我把他看住了,不让他看书写东西,只是每天读读报,谈谈诗,散散步。我常常劝他:“你已经病成这个样子,现在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了,养好病,今后的时间还长,事情可以慢慢去做。”但是,乔木天生没有这份“清闲”的福气。7月28日,胡绳同志送来《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清样,请他审阅。这本书是为迎接党的七十周年生日,由尚昆同志,一波同志和他,以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要求中央党史研究室牵头组织力量赶写的。乔木对这本书很重视。胡绳劝他不着急,看身体情况,慢慢来,着重看七,八,九章就行了。他一拿起清样,又不顾一切了。
虽然由于病情加重和药物反应,他经常头晕,恶心,但他还是用了不到五天的时间,把这三章看完了。他在清样上作了许多修改,有的地方是成段地补写,写得十分精采。他还写了许多小纸条,就某一事件的史实或论断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又找胡绳来谈了很久。乔木对这部书稿作了很高的评价,言谈之间显得十分高兴。他深情地对胡绳等同志说,要赶快将书印出来,我要对这本书表示负责,要写题记肯定这本书。尚昆同志听了乔木同志对书稿的评价,读了一些重要章节,赞成乔木的意见。8月下旬,在北戴河召集了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批准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出版。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那篇《题记》,开始为了减轻他的负担,请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代他起草了一稿。他看了之后,亲自动手修改。他反复改了好几遍,才算定稿。定槁几乎是全部重写的。在外人看来,像乔木这样的大手笔,文章还不是一气呵成吗其实,在我的记忆中,乔木的文章总是一次次修改才能写成,有时直到送去排印时还在修改,几乎没有最后“定稿”的时候。他常说:“我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篇《题记》,是乔木一生写的最后一篇评论文章。后来听说钱钟书读了甚为欣赏,誉之为“思维缜密,词章考究”。
在胡乔木主持下,为中共党史研究立下诸多“规矩”。比如,逄先知便曾经回忆,胡乔木对注释工作作出了重要的改革①:
1984年,他对注释工作讲了一篇重要的意见。他说:最近几年,我修改了一些文选的注释,先是《鲁迅全集》的注释,后来又有《周选》,《邓选》的注释。我感到起草这些注释的同志都有一种通病,就是议论多,断语多,好像法官作判决一样。这个毛病可能是受《毛选》注释的影响。陈伯达当时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