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对每一个人都是极其宝贵的。
人们形容青春,常常习惯用“美好”。对贾拓夫的青年时期,用什么词汇来表述方为贴切呢?他没有恬静丰富的课堂,没有父疼母爱的天伦,没有歌舞升平的怡乐,没有遨游山水的逸情,没有无忧无虑的遐想,也没有花前月下的温馨。贾拓夫面对的是他们那个时代,那个历史环境:是列强蹂躏中华,是军阀涂炭生灵,是民众挣扎于水火,是豪绅鱼肉百姓;是斗争百折不回,是革命风起云涌。作为有志青年,血肉之躯,他没有彷徨徘徊,没有畏险退缩,没有浅尝辄止,也没有去做隐士、顺民。他在青春年华,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志向,带着共产党拯救民众、改天换地的使命,自觉走上革命这条道路,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开拓者,他全身心地、艰难地探索着、奋争着、前进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在陕北仅有的绥德、延安县委(相当于今之地委,其他县有区委、支部)遭到破坏,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一下子低落了。
但是,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共产党人没有被敌人的屠刀所吓倒,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党中央召开“八七”紧急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号召全党和民众起来斗争,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中共陕西省委把恢复和严密党的组织“作为第一重要的工作”,决定成立陕北党团特委,统一领导陕北各县的斗争。
1928年4月,省委特派员在绥德县西川苗家坪的古庙里召集了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会议,成立了陕北特委。陕西省委委派杜衡为特委书记,焦维炽为团特委书记。这次会议标志着陕北革命转入新时期。对于恢复、发展陕北党、团组织,统一领导革命斗争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当然,也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贾拓夫作为绥德共青团代表参加了会议;在会议决定成立的共青团陕北特委中,担任组织委员。会后,他斗志旺盛地投入新的战斗。在米脂县东关宋家崄团特委机关处理日常工作,参加了党的秘密工作。当时,党、团特委领导工作是合在一起的,下面党、团组织和实际工作也是统一行动。常在机关工作的只有三人,杨国栋是党特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冯文江管党的组织、宣传;贾拓夫管团特委工作,编写了许多通讯小报和对外宣传品。
高尔基在他著名的散文诗中,用迎着暴风雨而搏击的海燕来比喻布尔什维克党人勇敢卓绝的斗志。16岁的贾拓夫,此时正像一只年轻的海燕,在雷鸣电闪、风急雨骤中,更加坚定了斗争的意志,毅然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开始了更高层次的战斗生涯。在拟定党内代名时,贾拓夫提出他的代名为“红光”。而同时转党的常黎夫认为太暴露,不如用“虹光”或“宏光”,贾拓夫接受了这个意见。以后,这些曾用名就出现在他的斗争经历中。
1928年夏季,贾拓夫奉陕北特委之命,回神木县开展党团活动。他主持召开了神木县党团员联席会议,整顿了党团组织,明确工作任务,使一度消沉的神木党团组织重又活跃起来。
秋天,贾拓夫由神木回米脂宋家崄。为准备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代表会议,他编写了《中国革命问题十讲问答》的小册子。当时,各地代表聚集米脂县,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以为共产党要搞暴动。于是在中秋节早晨,突然袭击,逮捕了贾拓夫和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人杜衡、焦维炽、李文芳等人,关在米脂县西牢中。这次事件称作“中秋节事件”。在狱中,贾拓夫质问狱吏:“我们犯了什么罪,凭白关押我们?”狱吏无言以对。敌人找不到证据,后经县政府承审员王孔生(王原与贾、李是同乡,又有师生关系)关照,由地下共产党员高仰云、王和壁具保,贾拓夫和李文芳被关押半月后释放。其他人被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