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49年7月10日,西北战场规模空前的扶眉战役,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打响了。

    当时,胡、马联合反扑西安、咸阳的计划失败后,在渭河之滨的狭长地带布成了一个“口袋阵”,青、宁“二马”的第八十二军、第一二九军在彬县、永寿以东;第十一军、第一二八军驻永寿、麟游以北地区。胡宗南集团则在武功以西、渭河两岸地区守备。

    他们之所以要作出这样的部署,是因为他们任何一方都需要联合,才能苟延残喘。如胡不联马,即使退守秦岭,也不能阻止人民解放军的重点追歼;马不联胡,即使退守平凉,也难以阻挡人民解放军长驱直入甘肃。因此,他们只有在麟游和扶风、眉县山区并肩作战,才有避免被人民解放军各个击破的可能。但是,他们又都各怀鬼胎,都幻想借助对方的力量,削弱人民解放军的进攻锋芒,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不仅如此,他们还都希望对方首先遭到人民解放军的攻击,所以他们所作的如此部署,都是既可以联合作战,又可以保存自己。所不同的是,胡宗南害怕被歼而兵力集中,“马家军”则是惧怕被歼而兵力分散。

    扶眉战役开始前,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为了打好这一仗,都组织侦察人员,深入到敌占区活动,弄清了各自的进军路线和敌人的守备情况。

    各部队首长都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深入的战前动员,向指战员们深入浅出地讲清了粉碎胡、马“口袋阵”的作战方针,要求大家克服盲目轻敌思想,提出了战役指挥和战术要求,号召发扬猛打猛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敢于刺刀见红,坚决打好这一仗。

    有些部队,还对不同种类人员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行动口号。如,政工人员要“人人开口,个个鼓劲,提高士气,瓦解敌军”;炮兵战士要“弹不虚发,百发百中”,侦察人员要“胆大机智,准确及时报告情况”;通信人员要“迅速准确完成通信联络任务”;医护人员要“发扬英勇精神,救护负伤同志”;炊事人员就要“做好饭菜,烧好开水,及时送到前线”;后勤人员要“保证弹药粮草供应”;担架人员“要英勇抢救伤员,保证不丢一个”。共产党员要“冲锋在前,处处作表率,保证完成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全体指战员都要认真执行民族政策和俘虏政策。

    各部队经过几天广泛深入的政治工作和思想动员,全军上下洋溢着一派同仇敌忾,摩拳擦掌的热烈气氛。请战书、决心书、保证书,像雪片似的送到了各级指挥员的手里。各部队斗志非常昂扬,士气空前高涨,为夺取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战役开始后,担任钳制青、宁“二马”的第十九兵团首先行动,按时进入指定地域,修筑工事,扬言发动进攻,以迷惑敌人,掩护主力的行动。第六十一军当晚向西安以南子午镇发起攻击,守敌第十二师向南逃跑,被歼千余人。

    7月10日晚,第二兵团的第三、第四、第六军从礼泉、乾县突然出动,越过漆水河绕道西进,冒着酷暑炎热,长途强行军,隐蔽集结于预定位置。

    7月11日拂晓,人民解放军第二兵团,在许光达等同志的指挥下,迅速攻占青化镇和益店镇,并从胡部与“二马”的结合部,由北向南突然、隐蔽地迂回到敌第三十八军、第六十五军、第一一九军之侧后。第四军经过150里的急行军,于12日3时攻占罗局镇,7时占领眉县车站,截断敌军的退路。

    周士第等同志指挥的第十八兵团,于7月11日兵分三路,沿陇海铁路和咸阳至凤翔的公路,由东向西发起进攻,直插胡部之纵深。第六十二军于12日攻占武功,歼敌一部;第六十军于12日插入武功攻击扶风之间的杏林镇和绛帐镇,歼敌一部。

    王震指挥的第一兵团,从渭河南岸攻击前进,用部分兵力歼灭辛口子、黑山寺守敌一部,主力沿长安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