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1)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毛泽东、袁文才在大苍会面后,一个回到了古城,一个赶回到茅坪,各自忙得不亦乐乎。为了迎接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袁文才和龙超清等动员茅坪群众用8张砻彻夜砻谷,以解决部队用粮;着人买了2头大肥猪,准备以山区特隆重的礼仪来欢迎革命军的到来;组织了几十个妇女将攀龙书院、阎仙殿等公产神产族产打扫得干干净净;调集了18杆抬铳,以备明日放铳壮威;邀集读书人赶写标语;请当地采茶三角班来唱戏;通知茅坪百姓,腾房子,下门板,打地铺,垫好稻草,以备部队住宿。“宁冈苏干张桂庭、谢梅香座谈会纪录”。内部采访资料。

    袁文才本人还将见到毛泽东的感想告诉妻子谢梅香。谢梅香连夜准备毛泽东的衣衫、布鞋,并叮嘱袁文才准备轿子,因毛泽东脚疼,要把毛委员抬进茅坪。“宁冈苏干张桂庭、谢梅香座谈会纪录”。内部采访资料。

    毛泽东在古城也向革命军的干部们传达了大苍会面的情况,细致安排了次日去茅坪的行军路线,并宣布了部队纪律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

    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兵分两路,向茅坪进发。毛泽东、何长工等率军官队、卫生队走雨露石、大苍、荷花形、马源方向的近路直插茅坪;陈皓率团部和一、三营走龙市、葛田、大陇进茅坪。

    与此同时,袁文才一大早,先组织一部分农民自卫军下砻市,把毛泽东赠送的100条枪挑了回来。随即亲自带领30多人,抬着一张睡椅轿子,往大苍方向迎接毛泽东。当袁文才一行到达大苍时,毛泽东的队伍已经到了。袁文才要毛泽东坐轿,换上谢梅香准备好的衣服。毛泽东坚持不坐轿,也不换衣服,只换上那双新布鞋,依然一身戎装,走在队伍前面。

    当两路部队在马沅会合后开进茅坪时,茅坪群众在龙超清的指挥下,18杆抬铳一齐扣响,村头阎仙殿前四个汉子把早已绑好的两头大肥猪架上长凳,以当地传统的最高礼节——杀猪迎接。戏班子敲响锣鼓,吹起唢呐,老表点燃鞭炮,热烈欢迎工农革命军的到来。“宁冈苏干张桂庭、谢梅香座谈会纪录”。内部采访资料。

    这一切,使工农革命军指战员颇受感动,有的还高兴得流了眼泪,真好像是到家了。

    毛泽东在茅坪作了简短的讲话,大意是说:工农革命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专门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队伍,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今天来到宁冈的茅坪,终于有了自己的落脚点了。这个地方很好,山高林密,地利人和,又有袁总指挥的帮助,我们一定要同袁总指挥和农民兄弟亲密合作,共创大业。“宁冈苏干张桂庭、谢梅香座谈会纪录”。内部采访资料。

    袁文才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龙超清也代表宁冈县党组织讲了话。

    当天晚上,毛泽东参加了宁冈县党组织在攀龙书院召开的党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讲了话。他分析了全国革命形势,讲了“马日事变”后党的应急措施,讲了八七会议精神,并询问了宁冈党组织的情况。当了解到“马日事变”后,宁冈有些党员畏怯形势,逃离到南京、上海等地,有的躲进茅坪一带“打埋伏”、不敢出来活动时,毛泽东说:“你们要打活埋伏,敌人来了我们先躲着;然后,这里出来,那里出去,到处打他们,才能把敌人打垮。”他还针对党组织的情况说:“你们的党组织根基不稳,光知识分子不行,还要发动工农群众,以后要注意阶级出身,要深入基层,做发动群众的工作。”当年宁冈县委组织部长刘克犹的回忆。内部采访资料。

    会后,毛泽东在袁文才安排的住地——茅坪谢慈俚的家里(即现在的八角楼——引者注)接见了永新、莲花县在茅坪藏匿坚持斗争的共产党员贺敏学、王怀、刘作述、刘仁堪、贺子珍等。

    10月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冈茅坪后,在宁冈县党组织和袁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