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张治中时,张治中痛苦地摇头说:
“这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事实,可是没有办法,南京方面不在协定上签字。和谈已破裂,我已经没有留在这里的必要了,代表团是政府派遣的,任务终了,理应回去复命,我准备走了。”
周恩来说:“形势还是有变化的,还仍有局部和平的可能,你们留下来是有用的。”
“不回去复命于心不安啊!”
“现在无论你回到南京还是上海广州,国民党特务都不会放过你,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个姓张的朋友了,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呀!”
4月21日深夜。
二野司令部作战室。
刘伯承没有合眼,在电话机旁不停地向各部队询问渡江的进展情况。
当时各兵团的主攻阵地是西起马当,东至枞阳镇,战线长达200公里。主要任务是先突破敌人长江防线,然后迅速切断汤恩伯和白崇禧集团的联系。
在发起攻击之前他反复考虑,进一步明确了各兵团的作战任务,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杨勇、苏振华指挥的第5兵团与秦基伟第15军,发起攻击后,由望江到安庆城西地区渡江,主要围歼南岸之敌。15军渡江后随即在彭泽、至德地区掩护第4兵团主力过江。
陈赓的第4兵团,由望江与宿松之间渡江,成功后与15军会合,协同第3兵团进攻芜湖、南京。
陈锡联、谢富治第3兵团的两个军,由安庆以东至枞阳镇、石矾头渡江,攻击南岸之敌,成功后除经一部分向东西横扫接应7兵团、5兵团渡江外,其主力应速取捷径,经泾县、南陵直趋芜湖,先接替9兵团监视芜湖之敌,并协同4兵团攻占芜湖,准备进攻南京。
当时他们对面的守敌是刘汝明部。
出乎刘伯承的预料,不到一个小时,就有6个团渡江成功,而且伤亡很小。
我军炮火凶猛,敌人已无招架之力,刘汝明部一触即溃。他的兵团只有两个军,战斗力不是很强。淮海战役时就被刘伯承打得落花流水,蒋介石对他这个光杆司令横加指责,但他还是哭诉着让老蒋保留他这个部队的番号。
现在用于作战的刘汝珍第55军、曹福林第68军全是他南下之后凑合起来的人马。后来汤恩伯又将第96军临时调上来归他指挥。
敌55军军长刘汝珍与刘汝明是胞兄弟,他曾有起义之心,也私下派人与解放军代表联络过,但没有他大哥的许可,行动仍有困难。
他是一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这几年在国民党军队里已养成许多不良习性,共产党的官没有什么福可享,他的确下不了决心呢。
他的副军长王志远是赞成起义的,解放军还没发起攻击,他就对刘汝珍说:
“军长,现在是该下决心的时候了,咱们还是将那几门炮从阵地上撤下来吧?”
“为什么?”
“保存一点实力,好做起义本钱。”
“不能撤啊!”
“咋了,你不说……”
“我还是有决心的,只是老大没有表态。”
“起义的事你与他谈过了?”
“提过,我们从前与刘伯承交过手,那时我们国军还很强大,但都不是他的对手,现在局势成了这个样子,难道我们还能打过人家?”
“那我们怎么办?”
“打几下再说。”
他没有想到再打几下却被解放军打得几乎没有退路了。
当天晚上,他的一个师就被解放军打跑了,他在指挥所操起电话询问:
“怎么回事,你部为何有这么多人后退?”
话筒里传来那个师长的急促声音:“不好了,共军渡江了,炮火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