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好办,可是现在情况变了,你这个女婿可是共产党的大干部呢!”
就在老俩口争论之时,王光英怀抱几本书回来了。
王老先生坐在一把太师椅子上,望着王光英说:“我不看了,你先翻翻,给我讲讲。”
王光英找到介绍刘少奇的那一章,说:“你想知道他什么?”
王老先生问:“他是哪里人?”
王光英答:“湖南宁乡人士。”
“祖上是经商,是从政,还是务农?”
“务农,他的祖籍是江西吉水。先祖为官时举家搬迁到湖南,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家境衰落,主要靠务农为生。”
王光英的母亲插话:“兄妹多不多?”
“有三个哥哥,两个妹妹。”
“这个家庭孩子可不少呀!”
王老先生说:“对于一个农家来说,孩子多也是负担。看样子刘少奇也是受过苦的人。他读过什么书?”
王光英又往后翻了几页,讲道:“他从八岁起至十岁在乡村读私塾,后来又到县城上中学。18岁那年,他只身闯入社会,到北平、上海等地求学。受过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后,又到苏联莫斯科大学读书。从这时起就开始从事共产主义工作。”
“回国后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没有实际性的工作,主要是搞工人运动,很有名的安源煤矿罢工你听说过没有?”
“从报上知道一点。”
“刘少奇是领导这次工人罢工的骨干分子之一。”
“看样子此人非同一般,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王老太太说。
“安分守己,何以出名?”王老先生说。
“共产党就喜打抱不平,是为天下老百姓谋幸福。”王光英解释。
“他现在是什么职务?”
“是共产党的五大书记之一。”
“书记是什么官位?”
“共产党的官我也弄不清楚,反正他是共产党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人。”
王老先生沉默了一会儿说:“光英,你母亲想在家里做菜招待他们俩,你看怎么样?”
王光英笑着说:“家里做饭太麻烦了,不如到外面去吃方便。”
“我也是这个观点。”
“外面又要花钱,也太乱。”老太太说。
“今天我请客,母亲不要担心了。”王光英笑着讲。
“你是资本家,当然由你出钱。”王老先生也笑了。
在什么地方吃又争论不休。王光英的意思是要去北平一家颇有名气的饭店,王老先生却觉着不太妥当。他说:“据我所知,共产党的官是最不喜欢去那些地方的,他们讲究俭朴。”
老太太说:“他是湖南人,咱们还是到西单那个湖南饭馆订一桌饭菜吧。”
老先生说:“我完全同意。光英,你就派人去落实!”
此时,刘少奇和王光美乘坐的车已到了大门口。
王光英将妹妹与妹夫迎进家里,王光美将刘少奇介绍给父母,双方寒暄了几句,王光美便与母亲拉起家常。老先生对刘少奇的印象很好,他从这个有特殊身份的女婿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俭朴。刘少奇今天穿了身粗布中山装,脚穿一双黑色布鞋,与西装革履的王光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老先生没有见过共产党的大官,倒与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和资本家打过交道,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十分注重穿戴,享乐思想相当流行,共产党是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是他们行动的准则,从前只听说过,没有见过,现在见了刘少奇,他才从内心敬佩共产党。
王光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在这个特殊妹夫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