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0)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30)新中国不允许有外国“驻兵权”,东交民巷,浓缩着一部帝国主义侵华的屈辱史,在毛泽东访苏的同时,中共中央布署收回东交民巷的帝国主义兵营

    1949年12月—1950年1月,北京

    东交民巷,浓缩着一部帝国主义侵华的屈辱史

    还在刚进北平城的初期,有一次毛泽东问北平市长叶剑英:“你知不知道,你那个亲戚曾纪泽过去住在东交民巷?”

    还在延安住窑洞的时代,叶剑英与曾国藩的玄侄孙女曾宪植刚结婚不久,来到延安。毛泽东就曾经向叶剑英谈起过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说他是清朝很能干的使外大臣,出使过伦敦、巴黎、圣彼得堡,在谈判中从俄国人手中要回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这次在北平,毛泽东告诉叶剑英,北平史志上记载着曾袭侯纪泽住宅在东交民巷的马可波罗路(台基厂)内柴火栏路,说是马可波罗来华时住在这条路。毛泽东还说,那个时候,曾宅附近的清朝有名的大学士徐桐,在其住宅门口题写了一副很精彩的对联,当时整个京城都为之传诵。

    徐桐这副对联云:“望洋兴叹,与鬼为邻”。

    当时,东交民巷虽说有了洋人使馆洋行之类,但更多的还是满清政府的各种

    衙门及王官显宦的宅府。有通中文的洋人看了对联,而无可柰何;曾有洋人出高价购买徐宅,徐某人不为银钱所动,就是不卖。八国联军进城后,慈禧搞庚子和议,这些宅府都给洋人强行圈占了。

    东交民巷,浓缩着一部帝国主义侵华的屈辱史。

    东交民巷原名东交米巷,在正阳门内东沿,至崇文门内马路西。南有水关出入,巷内有御河之水横流其间,巷子两头设有栅栏,每天夜里关闭,清早开启。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这儿是从南方运大米至北京的集散地,从运河运来的大米就从这儿上岸。南方的糯米在北方被称为江米,由此,这条大米集散的胡同就被称为江米巷,前门以东,就叫东江米巷。

    江米巷这一带临近皇宫紫禁城,明清皇朝有的政府衙门五部六院都设在此。吴三桂的府第也设在东江米巷的东口。后来,从明朝周边国家来的朝贡的使臣,还有国外的工匠、艺人,以及赴国子监读书的留学生等,这些外来人日益增多。为此,明朝廷就在京城为这些外国人建一些接待馆舍,礼部所属的会同南馆就建在东江米巷御河中桥一带。至康熙年间,沙俄获准在东江米巷御河桥西边建造了一座俄罗斯馆,作为接待俄国使节与商人的馆舍,这就是东江米巷成为外国使馆区的开始。这座俄国馆舍成为使馆,是1885年沙俄通过与满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取得驻华公使权之后。从这开始,英、法、德、美等国纷纷根据各种强签的条约,在东江米巷地区设立使馆,与清朝的政府衙门及王公府宅混杂一起,并嫌“米”字太俗,东江米巷从此改名东交民巷。

    1900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西方八国籍口组织联军,攻入北京。

    1901年9月7日,满清政府与英、美、日、德、法、比、奥、俄、西、意、荷等十一国公使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该条约将东交民巷周围一千多亩地划归各国。除了赔偿六亿三千三百十五万银元,及在山海关、大沽、天津等地至北京的交通线驻兵之外,并在第七条中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各使馆管理。中国民人不准在界内居住。(各国)亦可自行防守。”

    于是,原东交民巷内的政府衙门与王公府第全部被迫迁出,而为列强所侵占。连不在东交民巷的日本公使馆和比利时公使馆,也迁进了这个巷内。这里名符其实地成了北京城内的“独立王国”。各国在此大兴土木,扩大区域,并在与中国街交界处构筑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