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的左宗棠得知刘锦棠就新疆建省一事拿出了具体的方案,也急忙把起稿师爷传到榻前,口授《新疆行省急宜议设,关外防军难以遽裁》一折。
该折这样写道:“查新疆地周两万里,与陕甘督臣、陕西抚臣治所均相距甚远。从前分设将军、都统、参赞、办事、领队、帮办、协办大臣,换防总兵各员,布置不为不密。然治兵之官多,治民之官少,已有偏重之势。”又说:“夫福建之台湾,仅海外一岛耳。由省垣至彼,轮船一昼夜可达,其地延袤千有余里,较之新疆十分之一耳。其文职有道、有府、有厅、有县。而日本事宜,议者尚有移驻巡抚之请。况新疆为陕甘、山西各边及京师屏蔽,关系綦重,非仅台湾之比。且地大物博,承平时牛羊、麦面、蔬果之贱,浇植、贸易之利,金矿、铜矿之旺,徭役、赋税之简,哈萨克茶马、布匹、丝缎互市之利,又皆什伯内地,逐渐经理,可望与腹省腴地齐观,于度支亦非有所耗也。”
折子拜发,左宗棠因连日劳累病势增剧,不得不奏恳开缺回籍。圣旨下,照例不准,只赏假三个月,命其在任所调理。
左宗棠此次发病却大异于前,竟一直调理到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三月份,仍未见好转,于是不得不再次陈情于上,奏恳开缺回籍。
但朝廷此次并未依例赏假,而是下旨就海防一事询问布置机宜,盖因此时法国正对大清属国越南实行大肆侵犯,并逼迫越南与之订立了《顺化条约》,获得对越南的“保护权”。此时的大清国朝廷,眼见自己的属国硬被法国夺走,却并未派出重兵去与法国在越南军队交战,但又担心法国趁势在海上对大清国实行攻击,故有此一议。
左宗棠接旨不久,即抱病上了《筹办海防会商布置机宜》一折,对南洋海防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将白茅沙视为长江总要门户,在此安设坚船大炮,力扼此津,并在江阴加强防守”“自古谈边防者,不外守、战与和,而就三者言之,亦有次第,必能守而后能战,能战而后能和。和局可暂不可常,其不得已而出于战,乃意中必有之事。”
左宗棠上此折时已年高七十有一,又累受病痛折磨,但仍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这大概也正是朝廷不肯轻易放他回籍的原因。
左宗棠随后又给李鸿章急函一封,指出:“法国侵略越南,其意并不在越南,实欲通过越南,进窥我滇粤矣。”函后又赞扬刘永福“在河内大捷,足寒贼胆而快人心”。
信函发走,左宗棠开始全身心地关注起法越战事,不知不觉中,病势竟然减轻,竟很快能下地走路了。病魔一撤,精神自然就好,他马上又给朝廷拜发了《敬筹南洋应办边务机宜》一折。
在折中,左宗棠坚称:“唯越若不存,剥床以肤,将成西南巨患;刘永福一失,越南全境无与支持,倘为法人所用,更贻滇、粤之患。事机纷乘,间不容发。及今为之,已苦其缓;若再置之不理,西南之祸岂有穷期?”又向朝廷表示:“臣当于巡勘崇、宝海后,率新募各营回湘继进,以赴戎机,断不敢置身局外,致负恩知也。”左宗棠的豪气再次冲天而起。
折子拜发后,左宗棠不顾家人及属员的劝阻,第再次乘船东下,巡视江海防务,直至崇明、宝山。船过上海租界,左宗棠为示自己身体健康,仍能督兵再战,竟下船与各国领事见面。各国领事见左宗棠谈起战事来神采飞扬,无不称奇,皆曰大清之左爵相,真乃战神转世也。一时观者如堵,纷纷传颂。
左宗棠乘船南返途中,不期突遇特大暴风。一时间,舟在浪尖上跳跃,似野马脱缰,好像在空中飞舞。船上一干人众无不东倒西歪,无法把持,左宗棠亦晕倒过去,风息后方醒。醒来后,左宗棠不仅旧患悉数尽发,左眼亦从此失明。
左宗棠回到督署,连夜上折,向朝廷汇报自己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