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言而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政治目标。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以后,在军事上能打到何种程度,会出现什么结局?这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对此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在作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的同时,就作了几种估计。

    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出兵决策之前,毛泽东于10月2日起草给斯大林但没有发出的电报中就指出:“我们认为既然决定出动中国军队到朝鲜和美国人作,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归于破坏,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他们很怕战争)。”

    同日,毛泽东通过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转发给斯大林的另一个电报中,也指出:“靠几个师很难解决朝鲜问题(我军装备极差,同美军作战无胜利把握),敌人会迫使我们退却。最大的可能是,这将引起美国和中国的公开对抗……如果我们出动几个师,随后又被敌人驱赶回来,并由此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么我们整个的和平建设计划将被全部打乱,国内许多的人将会对我们不满。”

    志愿军入朝以后,10月23日,毛泽东在致彭德怀并告高岗的电报中还指出了另外一种可能。他指出: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如果我能利用夜间行军作战做到很熟练的程度,敌人虽有大量飞机仍不能给我太大的杀伤和妨碍,则我军可以继续进行野战及打许多孤立据点,即是说,除平壤、元山、汉城、大邱、釜山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我无飞机无法进攻外,其余地方的敌人都可能被我各个歼灭,即使美国再增几个师来,我也可能各个歼灭之。如此便有迫使美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之可能”。稍后,在志愿军第二次战役予美军以沉重打击后,12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在北京与金日成谈朝鲜战局形势时,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敌人有可能要求停战,我们认为必须承认撤出朝鲜,而首先撤至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

    周恩来谈得更明确,10月24日,他在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18次常委会上作报告时指出:“美帝国主义用武力压迫别国人民,我们要使它压不下来,给它以挫折,让它知难而退,然后可以解决问题。我们是有节制的,假如敌人知难而退,就可以在联合国内或联合国外谈判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必须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外国军队必须退出朝鲜。如果解决得好,美帝国主义受到挫折,也可以改变台湾海峡的形势和东方的形势。我们力争这种可能。”“还有另一种可能,敌人愈打愈眼红,打入大陆,战争扩大。敌人孤注一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美帝有疯狂的一派,我们应该做这方面的准备。我们并不愿意战争扩大,它要扩大,也没有办法。我们应力争前一种前途,力争和平。但也准备应付后一种可能,应付世界大战。”同时还指出:“敌人可能来轰炸,或者用蒋介石的空军来轰炸,或登陆袭扰,我们应增强防卫力量。”“毛主席常常说,一切要从坏的方面打算,才不会吃亏,才不会陷于被动。如果美帝国主义真正进攻我们的大陆,那就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战争问题,我们和苏联已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打起来,就是全面的打。美国事实上还没有准备好。”。11月,周恩来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过这几种可能。

    陈云和彭德怀在当时谈到这个问题时,也表明了类似上述的意见。

    总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分析认为,志愿军参战后,战局形势变化有三种可能。

    第一,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队。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但这种形势的出现,是建立在苏联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