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离我住所最近的隐形冠军公司,我得知这个消息是在2006年底的1个月前。2006年11月,广东省国资委一位朋友跟我说,你们一直在研究隐形冠军,怎么离你不到5公里的地方有个做了20年的冠军公司你都不知道呢?我笑着说:这更符合隐形冠军的特性呀。确实如此,在我接触的冠军公司中,超过6成的公司当地人都从未听说。
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从1984年开始就始终偏居广州番禺南村镇的一个角落,20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制造自动化制面生产成套设备。可能很少有人知晓这个企业,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肯定吃过大华面机制造出来的方便面:中国排名最前的几个方便面厂家——康师傅、统一、思美特、白象、日清等的制面设备大都是大华提供的。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方便面行业一路高歌猛进,最高峰时的年需求量达到了150条生产线,最低需求不过50条(2006年),平均也不低于100条,除5%左右的进口以外,其余都是国产。但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大华的年产量始终是40条左右。大华的总经理林炎明说:“我只要这1/3的市场分额,多了我不做。”
是订单不够吗?林炎明说:“我们从来就没有停过产,订单一直排到了2007年的5月。”
是产能跟不上吗?林炎明说:“我们可以再增加20条产量。”
那是什么原因,有钱都不赚?
“没有什么原因,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底线。因为这样我的企业做的很轻松,我自己也很轻松。”林炎明说,“最关键的是我需要的客户一个都没有落下。”
他和很多的冠军公司市场定位聚焦原则一样,只取既定的目标客户。林炎明说:“市场份额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注重的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我们的产品卖给了谁。我们的用户的效益一定是行业里最高端的。”
他的逻辑很简单:首先是为了所谓的市场分额,辛苦地去推销,人也很累,可能得不偿失;另外是这样也给同行留了一个空间;最重要的是,他早就知道:一个制面企业订单很大,但市场上没有地位,风险会有一半在设备供应商上,回款等问题很棘手。
所以大华20多年来一直选择优质客户为服务对象,它的客户可能用10个手指就能数得清,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稳健成长。
至于剩余的2/3,按林炎明的说法是留给了同行一个空间,在我看来,其实是留给了同行一块鸡肋。随着在国内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广州人民机械厂的日显式微,大华完全没有了竞争对手,在方便面这个利润本来就不高的产业下的制面机械行业,大华留下的这些中低端的部分利润之低可以想象,所以大华毫不惋惜甚至是有意识地留给了它的同行们。
这也是大华放水养的鱼。说到这里。林炎明很自然地用了一个比喻:一个人如果只有10万元,他只会去买一辆10万元的车,等他有了100万,就会去买奔驰宝马了。企业也是这样。我们就等他有了购买能力后再来找大华。
他就这样从容地服务着金字塔最上端的客户,同时吊着中端处于上升层面的制面企业的胃口。所以他敢说:只要这1/3,多了不做。
大华从1984年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时间,其间,无数原有的同类企业被淘汰出局,剩下的也在苦苦挣扎;无数的非企业尝试进入,但无一例外地铩羽而归。大华就凭着每年40条左右的生产量,步履却稳健得象一台时钟,套用水木年华的歌词来说是“无数人曾在制面行业中来了又回,只有大华一直陪在身边。”
大华凭什么走到了现在?凭什么没有一个营销人员订单却源源不断?
林炎明这样总结:“无事挖坑,水到渠成。”其意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