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哲学意义上的原子学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建立在科学实验和逻辑推导基础上的近代原子学说,则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纪元一八〇三至一八〇八年间确立的。一八九五年伦琴发现X线,一八九六年贝克勒尔发现铀射线,一九〇二年索第和卢瑟福提出元素衰变学说,使原子学说有了突破性发展。一九〇五年九月爱因斯坦提出“质能相当原理”,奠定了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原子核内部蕴藏着的巨大能量,“原子能”概念最初即由此而生……

    当然,“原子能”这个说法不准确。蕴藏着巨大能量的不是“原子”,而是原子“核”;因此,正确的说法不是“原子能”,而是“核能”。但关键不在字面,而在很多科学家、特别是大科学家的“看法”。爱因斯坦本人就说过,原子能不可能被释放出来。卢瑟福甚至在英国皇家学会一九三三年年会上痛斥大规模获得原子能的说法是“胡说八道”。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发现核裂变并因此在后来荣膺诺贝尔奖的德国科学家哈恩认为,核裂变不具有实用性,因为“这是违背上帝意志的”。一九二二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原子核物理学大师、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玻尔直到一九三九年初还宣称,他可以“根据十五条有力的结论”证明核裂变不可能被实际应用……

    当然,也有很多人持相反观点。

    一九三二年二月刚发现中子,一九三三年十月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便指出:只要能找到一种元素,它的原子核在遭受一个中子轰击发生裂变时发射出另外两个中子,就能实现“链式反应”,释放巨大的原子能。一九三五年,西拉德已经预见到原子核研究具有“危险后果”;还是这位西拉德,一九三九年在一封信中指出可能“制造出对人类有极大威胁的原子弹”……

    奥姆霍斯博士知道,丁洁琼一直是支持西拉德观点的,跟西拉德本人也是好朋友。这位年轻的女科学家,一九三四年秋天刚到美国就盯上了中子研究,一九三九年春天刚到伯克利又盯上了铀研究。现在可以看清楚了:她一直在寻找可以释放原子能的元素和手段……

    奥姆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泡在“U委员会”,但仍然经常与琼会面——有时在办公室、实验室或会议室,有时在琼家里即暗红色小楼中,有时在一起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汽车、火车上。会面时,他经常就实验设计或理论推算方面的种种问题征询琼的意见。所有这些问题都跟原子弹研制有关,但双方心照不宣。“U委员会”的存在和运转,是合众国的最高国家机密!

    能引起“链式反应”的元素是什么?科学家们在周期表里挨个找。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一系列重金属元素做试验。一九三四年秋,他在罗马的实验室里首先用中子做“炮弹”轰击铀核,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但是,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施特拉斯曼在柏林“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按照迈特纳建议的方式进行用中子做“炮弹”轰击铀核,却有了重大发现……

    奥地利女物理学家迈待纳是犹太人。奥地利被希特勒吞并后,她被迫逃出德国,到了瑞典。她在一九三九年一月对哈恩和施特拉斯曼的发现作出解释:铀核分裂成了两大碎块,“核裂变”实现了!她的侄子、物理学家弗里什立刻动手做实验,在电离室中发现了铀核裂变产生的碎块引发的强烈脉冲,证明这种分裂确实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原子能”!

    希特勒的灭犹政策迫使一大批优秀科学家逃出德国,其中包括九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最后都到了美国,在那里被奉为“国宝”。一九三九年三月,政府代表与五位著名科学家举行会见,了解原子核物理学研究对美国的利害时,奥姆霍斯博士是五人之中惟一的非犹太血统科学家。他们警告:如果希特勒抢先造出原子弹,那将是全人类的灾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