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苏凤麒连瞥都不瞥儿子一眼。他正跷着二郎腿,在烛光下翻阅摆在膝头上的一部精装的、深色封面的大开本厚书;现在,他随手将那本书合上,指指壁炉旁另一张椅子,吐出一个宇:“坐!”

    那张椅子的坐垫比苏凤麒坐着的这张约矮三英寸,而靠背约矮一英尺,且造型普通,不带任何雕饰。苏冠兰挪到这张椅子前,落座,双手搁在膝上,低声问:“爸爸什么时候到的?从哪儿来?”

    “昨天。北平。”

    “您,还好么?”

    “好。你呢?”

    “我在圣约翰的情况,您都知道……”

    “在齐大呢?”

    “您也知道……”

    “我不知道。”

    “我刚回来……”

    “什么叫刚回来?”

    “就是说,今天才到济南……”

    “今天什么时候?”

    “今天,哦,中午……”

    苏凤麒教授终于转过脸来,望着儿子,换上比较平缓的口气:“我这次从北平来,是为了看看你;此外,你知道,我还兼着齐大数学天文系主任——”

    茶几上一只精美的洋铁筒中还剩几支古巴雪茄。教授取出一支,叼在嘴上,不慌不忙地划燃一根火柴,使劲吸了一口,徐徐吐出……

    “您去北平干什么?”苏冠兰没话找话。

    “可能筹建香山天文台,我去看看。”

    “不是决定了建在紫金山吗?”

    “我一直更中意香山!”

    中国人相信“天人感应”乃至“天人合一”。现代天文学家苏凤麒也不例外。

    中国历代皇朝都非常注重天象观察和历法推算。秦汉以来由太史令专司其职。唐代的相应机构叫太史局,后改名司天台。宋元叫司天监。明清改名“钦天监”,由监正、监副掌管。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设国家观象台,执掌历法、天文、气象、地磁、海潮等的观测和行政管理。是一种现代“钦天监”。北洋政府时期这个机构迁往北京。苏凤麒博士被从英国请回来委任为国家观象台台长,他从此被人戏称为“钦天监正”。

    一九二七年四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他自己担任国民政府军亊委员会委员长。蒋委员长认为中央政权必须有相应的气派,北洋政府的全套机构凡合用的都要保留并迁往南京,其中之一便是国家观象台。委员长敦请苏博士“屈就”南京。

    蒋委员长与苏博士的一个相同之点是都笃信“风水”。不过在这个问題上两人的意见很不一致。譬如委员长定都南京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南京风水好,龙蟠虎踞,帝王气象;苏博士却认为北京的风水远比南京好。据他推算,一个政权定都北京起码可以维持二三百年,定都南京却顶多可以维持几十年。中国历史上凡以金陵为国都的皇朝几乎全是风雨飘摇和短命的;所谓“六朝古都”之所以匆匆历经“六朝”,就说明了这一点。出过两位大词人的南唐仅历三主,共三十九年。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后不久即起内乱,显衰势;多亏明成祖断然迁都北京才奠定明皇朝二百七十七年(如果连同“南明”则近三百年)江山。苏博士还通晓西方星占术,将星占术跟中国风水融为一体,运用现代数学天文学手段进行研究。他反对定都南京,就是他结合星占和风水推算的结果。

    苏凤麒还想办成一件大事,那就是将筹划中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天文台台址由南京紫金山改在北京玉泉山或香山——当然,这又是他结合星占和风水推算的结果。他为此奔走呼号,不遗余力。不过,苏凤麒仍然参与了紫金山天文台的筹建,因为这是中央政府和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会的正式决定;一旦建在这里,他不能没有一席之地。经他踏勘并选定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