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投资的很多企业为什么能顺利融资?你在跟风投谈之前,要给自己定下明确的商业计划,非常清晰的策略,你解决了什么问题,提供了什么产品,这个产品有什么价值,面对什么用户。把这些理清了,就很容易跟风投讲清楚。失键的是,有没有风投,都应该这么做。”

    坊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中小企业融资故事。最传奇的当数马云的“芝麻开门”——第二轮融资“6分钟说服孙正义投资2000万美元”、第三轮融资“和孙正义卫生间里谈妥8200万美元'这些或许都是真实的,因为事实证明了马云不是一般人。

    但毕竟马云只有一个,传奇的可参考性不大。就连李彦宏当年去美国找投资也是备受折磨,拿到钱的时候都没什么好激动的了,120万美元,还不如小马哥融的钱多。

    马化腾当年融资也不容易,搜狐、新浪都没看上他的OICQ。到了2000年,改了6个版本的商业计划书才终于换来220万美元,代价是40%的股份。

    而UCWEB融资的历程更是长达一年半、历经多次挫折,其操作过程比较有借鉴意义。

    梁捷在《UCWEB创业故事》中提到,2006年,公司账上已经没有钱了,压力很大,为了融100万美元,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但最终都没有达成协议。在联想投资做完了案件的最后陈述之后,苦苦等待了4个小时,到了晚上7点多,最后的结果是:一票之差,没有通过。

    问题出在哪里?答案是:从风险投资的角度看,这个公司存在明显的缺陷。

    一是团队。何小鹏、梁捷是非常好的研发组合,但缺少首席执行官带队。二是方向。当时公司主要做UCWEB手机浏览器,产品做得很好,靠口口相传发展到了近200万用户。但由于资金紧张,只有3个人在维护,其他的12人都在做中移动的项目。中移动价值千万的手机办公系统项目基本可以养活公司,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件大事,但在风投看来还是小生意。三是他们在个人市场和企业市场同时做,不聚焦。

    但是雷军投资了UCWEB后,短短的几个月,就融资1000万美元,公司价值增长了10多倍,看起来很梦幻,其实就是将上述短板补齐了:有人带队了;专注在手机浏览器的个人消费市场,目标单一明确;坚定了做大公司的梦想,给了投资者足够的想象空间。

    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规模会超过传统互联网业务的规模;UCWEB要做手机上的浏览器,成为手机上网的第一入口;过去两三年的创业已经小规模验证了UCWEB的团队实力以及业务模式——结论是UCWEB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百度,下一个腾讯。

    这就是雷军当时给晨兴创投(Momingside)和联创策源讲的故事。这个故事到今天也许有很多人质疑,但当时投资人信了。短短一周时间,雷军1000万美元到手!

    在应用软件领域,也有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金蝶软件。人们常言“北有用友,南有金蝶”,可甚少有人知道这一市场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998年5月1日的一次风险投资。

    这天,IDG豪掷2000万人民币,获得深圳金蝶25%股份。这也是中国财务软件行业获得的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金蝶的实力大增,各项指标也开始井喷,两年后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此后三年间,IDGVC通过数次套现,回收高达2亿港元,投资回报率达到10倍。2005年7月,金蝶国际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这一案例的关键词是四个:适时、团队、空间、协助。

    适时。当时软件产业的特征是三高:高收益、高投入、高风险。金蝶成立后,营业收入和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每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