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本小说《名利场》就只有这么一点儿教训。有人认为市场上人口混杂,是个下流的地方,不但自己不去,连家眷和佣人也不准去。大概他们的看法是不错的。不过也有人生就懒散的脾气,或是仁慈的心肠,或是爱取笑讽刺的性格,他们看法不同一些人,倒愿意在市场里消磨半个钟头,看看各种表演,像激烈的格斗,精采的骑术,上流社会的形形色色,普通人家生活的情形,专为多情的看客预备的恋爱场面,轻松滑稽的穿插等等。这场表演每一幕都有相称的布景,四面点着作者自己的蜡烛,满台照得雪亮。
——萨克雷
在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行列中,以《名利场》为人间世相留影的是萨克雷。他是东印度公司收税员的儿子,受过高等教育,自己却没什么财产。
1833年冬,萨克雷存款的银行倒闭,他的财产几乎一扫而光,只剩了每年100镑的收入。破产使他从懒散中振奋起来,也替他解除了世俗社会给他的束缚。像他那种家世的人在当时社会上本不该做文人和艺术家,那是上流社会所瞧不起的。可破产后的萨克雷在打脱了局限他才气的绅士架子后颇有无钱一身轻的感觉,所以他当时给母亲的信上说:“我应该感谢上天使我贫穷,因为我有钱时远不会像现在这般快乐。”他决计到巴黎去学画。可是他不善画正经的油画,只擅长夸张滑稽的素描,这种画没有多少销路,萨克雷觉得学画无望,就半途而废去做了《立宪报》的通讯记者。萨克雷往报章杂志投稿很多,也出过获好评的几部书,但直到他1847年发表《名利场》才声誉鹊起,被公认为是个伟大的小说天才。
萨克雷时代的英国社会把小说视作供人消遣的“闲书”。作家因为自己所做的是娱乐公众的行业,常自比于逗人喜笑的小丑。每看见一个下戏以后又烦腻又忧闷的小丑,萨克雷便深有同感,他辛辛苦苦地逗读者喜笑,来谋自己的衣食,实在与小丑无异。但他不甘心写小说仅供消遣,刻意使自己的小说“描写真实,宣扬仁爱”。“描写真实”就是无情地揭出名利场中种种丑恶,使个中人自知愧惭;同时又如实写出追求名利未必得逞,费尽心机争夺倾轧,到头来还是落空,即使如愿以偿,也未必幸福、快乐。“宣扬仁爱”是写出某些人物宅心仁厚、乐于助人而忘掉自己,由此摆脱了个人的烦恼,领略到快乐的真谛。
《名利场》是其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着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19世纪中上层社会。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正是这个社会的真实图像。小说描写主要人物的遭遇和各式各样势利者的事迹,揭发了英国社会中的金钱统治和门第的权势。女主人公蓓基·夏泼出身贫寒,父母双亡,在学校中遭受歧视,感到忿懑不平,离校后便开始投机、冒险的生活。她认为她没有条件成为一个“有品德”的女人,于是她靠自己的美貌,利用一切手段,力图在上流社会里取得一个稳固的地位。她费尽心机,却始终无法突破上流社会森严的门禁,最后她幡然省悟,走上了为社会谋福利之路。作者借此来批判社会上种种丑行,也以她的回心向善来教导人走宗教的向善之路。
萨克雷不仅诊断“名利场”上种种丑恶,也试图找出病根。他看到败坏人类品性的根源是笼罩着整个社会的自私自利。他说,这部小说里人人都愚昧自私,一心追慕荣利。表面上看来很美好的行为,掘出隐藏在底里的却是自私心。他认为人们的爱混杂着许多自私的成分。
《名利场》也是一部没有英雄的小说。小说的副标题《没有正面主人公的小说》正是此意。他写的都是沉浮在时代浪潮里的一群小人物,像破产的赛特笠、发财的奥斯本、战死的乔治等;甚至像利蓓加,尽管她不肯向环境屈服,但又始终没有克服她的环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