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军奉调朝鲜北部西海岸进行反登陆反空降备战的命令,实际上,早在1952年12月下旬即已下达。上级的命令是:40军除120师(该师高炮营除外)和军属炮兵42团暂留在“三八线”划归46军指挥继续执行防御作战任务外,其余所属118师、119师及各部均调往西海岸执行反登陆、反空降备战任务;40军在“三八线”上的防御作战任务交由兄弟部队46军接替;交接工作由1953年初开始至1月中旬完成,交接完成一批撤出一批,然后根据命令开赴西海岸。

    告别元通山,来到五龙里。我们师政治部也是分批先后撤离的。许多同志于1月上旬已经先行,我因为每月初要做全师的政治统计表上报军政治部,所以一直留到最后才撤走。整个政治部留到最后的人数很少。这时,接替我师防务的46军某师政治部的同志已经进驻。他们和我们也是对口交接。他们的组织科先来了两位同志。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向他们详细地介绍了有关情况,他们也同样很热情虚心了解情况。

    我们留到最后的一批人是1月14日晚跟随师司令部指挥所一起撤离的。这次我们没有徒步行军,而是乘着5辆大卡车浩浩荡荡地离开的。今天我们提前开了晚饭,饭毕就出发了。出发的时间约下午4时许,天还大亮着呢。

    元通山,我们有感情了。我们在这里住了整整八个月,最后离别真的有点恋恋不舍。车上所有的同志都回头仰望这里的壮丽群山,深情地与它们告别。同志们回首看望的还有那山下的小村庄与这里的朝鲜父老乡亲们,同样深情地与他们告别。同志们还特别注意回首看望的,就是自己住了8个月隐蔽在绿林中的防空洞。这是更有感情的地方,也同样深情地与它们告别。

    今天,敌人似乎知道我们要撤离这里,为了“欢送”我们,特地群炮齐发,向我们打来了“礼炮”。这“礼炮”比往常要密集的多,且弹着点都在我们行车的路旁几百米处,连续不断地爆炸。这是我们进驻元通山以来,敌人第一次打来这么近距离的炮弹。可能是他们发现了我们五辆大卡车一路纵队在行走,所以送来这些“礼炮”。我们倒是很安全。但有人看到新来的兄弟部队的一位同志被炮弹击中,是伤是亡弄不清楚。同志们在车上愤怒起来了,同声说出要记住这笔血债,我们是一定要清算的。天已经黑下来了,我们的汽车走出了那段很长的山沟小路,上了大路,冲破黑暗,一直向北,飞快地向新的目的地前进。我们经过了三夜行车,途经金川、新幕、沙里院、平壤和新安州等地,于1月17日到达平安北道。我们师司令部住的村庄叫龙德里,政治部住的村庄叫五龙里,均属平安北道云天郡。五龙里周围为丘陵,是丘陵中的一块平地,但不远处便有较高的山。村庄住户比较分散。我们组织科住的一户人家有两座房子。房子主人特意将一座向阳的房子腾出来给我们住。朝鲜民房里都有暖炕,冬季用些柴草烧一烧,炕上就热乎乎的,屋子里也暖烘烘的,住起来很舒适的。不过,住了大约四个月以后,于5月间,我们就搬到山上防空洞里住去了。这里离五龙里村庄约五、六里远。我们住的防空洞同在元通山住的防空洞差不多,也是顺山坡下挖,上面加厚厚的顶盖。都隐蔽在密林中。住起来感觉也挺好。

    我军到西海岸的政治思想工作。我军为什么要调到西海岸来呢?上级是先从形势和任务讲起的。朝鲜战争发展到1952年秋季以后的形势:一方面是美国侵略者要把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不愿恢复中断了大半年的停战谈判,达成停战协议,就此罢手,特别是经过大选,杜鲁门将下台,艾森豪威尔当选后,拉拢极端反共好战的分子杜勒斯入主国务院,极力主战,消灭朝鲜;另一方面是美国侵略者在“三八线”正面战场上,早已陷入泥潭,对我军的坚固防线,没有任何办法突破,而且敌方的阵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