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除上层阶级外,孩子在上学以前就与附近的孩子们一起游戏。在农村,孩子们不到三岁就开始结成小小的游戏集团。在乡镇和城市,孩子们也在拥挤的、车辆往来的街头自由玩乐。他们有着特权,可以在商店周围乱转,可以站在旁边听大人说话,可以踢石子和橡皮球,可以聚集在村社嬉戏,氏神保护他们的安全。上学前和上学后的头二三年内,男孩会跟女孩结伴玩。但多数是同性之间最为亲近,特别是同年龄的孩子最容易结为密友。这种同年集团,在农村甚至可能持续终生,持续性超过其他集团。在须惠村,上了年纪的人,“随着性关

    系的逐渐减退,同年人的集会便成为人生的真正乐趣。须惠村的俗话说:‘同年比老婆还要近。’”

    学龄前的儿童集团相互之间无拘无束。孩子们有性知识,因为大人会随便谈论这些,日本家庭也通常居室狭窄。而且母亲给孩子洗澡时,也常常逗孩子,指戳其生殖器,尤其是男孩的阴茎。只要注意场合和对象,日本人一般不责备孩子的性游戏,也不认为手淫是危险的事情。伙伴之间会随便相互揭丑(成人之间这种揭丑会是侮辱),相互炫耀(成人之间的这种自炫会引起耻辱感)。对孩子,日本人会平静地笑笑,说,“孩子是不知什么叫羞耻的”,并补充说,“因而他们才如此幸福。”这就是幼儿与成人之间的鸿沟,如果说哪位成年人“不知羞耻”,就等于骂那个人死不要脸。

    这种年龄段的孩子常常互相议论对方的家庭和财产,他们特别爱炫耀自己的父亲,“我爸爸比你爸爸本事大”,“我爸爸比你爸爸聪明”等等,这都是他们经常的话题,甚至为夸耀各自的父亲而打架。这些行为,美国人也许觉得不值得介意,但要知道,在日本,孩子们的这些言行跟他们耳闻目睹是完全两样的。大人都谦称自己家是“敝宅”、“寒舍”,尊称邻居的家为“府上”、“贵府”。

    日本人承认,幼儿期的数年之间,从形成游伴到小学三年级,大约到九岁左右,是强烈主张个人本位主义的。他们有时会说“我当主君,你当家臣”,“不行,我不当家臣,我要当主君”,有时会炫耀自己,贬低别人。总之,孩子想说什么都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这些话不能说,他们就慢慢安静下来,再也不炫耀了。

    对超自然神灵的态度,孩子们是在家里学到的。神官和僧侣并不“教”孩子。通常孩子有组织地接触宗教只会是在民族节日或祭日,和其他的参拜者一起接受神官洒的祓灾水。在特别的祭祀日,有的孩子会被带去参加佛教仪式。最经常且深刻的宗教经验通常来自以家庭佛坛和神龛为中心举行的家庭祭祀。祭祀家族祖先牌位的佛坛,供着鲜花、香火和某种树枝,每天还要供奉食品,傍晚要点上小小的油灯,年长者要向祖先报告家里发生的一切大事,每天跪拜。人们常说不愿在外面宿夜,“因为离开家里这一套祭告,心里不踏实。”神龛是一个简单的棚架,供奉从伊势神宫取来的神符,也放各类供品。厨房供有被烟熏黑的灶神,窗户、墙壁上贴着许多护符。这些护符都是为了保证全家安全。村里的镇守神殿有大慈大悲的众神镇守,同样是安全的地方,母亲们喜欢让孩子到神殿内玩耍。孩子们没有害怕神的经验,也就没有必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神意。众神受人礼拜,赐福人间,但却并非当权者。

    男孩入学两三年之后,才会开始真正的训练,被纳入成人的谨慎的生活模式中。在这之前,孩子学习控制身体,因为淘气而接受“治疗”。他受到的是和蔼的规劝或一点嘲笑。他可以任意行事,包括粗暴地对待母亲。他的自我为中心能得到助长。上学之初的头三年是男女同校。老师们对孩子都很喜爱,平等相待他们。这时家庭和学校都一再嘱告他们不要使自己陷入“难堪”。孩子年龄尚小,不知“羞耻”,但却必须教导他们不要使自己“难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