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38年2月中旬,日军分别从同蒲(大同——风陵渡)、平汉(今北京——汉口)、道清(道口——今博爱)铁路线向晋西、晋南地区发动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国民党军队节节溃退。至3月上旬,日军先后侵占了临汾、汾阳、离石、风陵渡、黎城、长治等重要城镇,打通了同蒲铁路南段和邯郸至长治公路,进入晋东南和晋西吕梁山地区,并向晋西黄河各渡口进犯。为了牵制日军向晋南和晋西的进攻,八路军第129师、第115师第344旅和第5支队奉八路军总部命令,于3月上旬由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转移至晋东南的襄垣、武乡、辽县(今左权县)地区,一面发动和组织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一面以主力捕捉战机,打击日军,在邯长公路上连续取得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的胜利,给侵入晋东南日军的后方补给线造成严重威胁。

    4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以第108师为主,并调集第16、第20、第109师各一部,加上骑兵、炮兵、工兵和辎重兵,计十多个联队(其中8个步兵联队,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1个至2个联队),共3万余人,在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统一指挥下,由邯(郸)长(治)公路上的涉县、长治,临(汾)屯(留)公路上的屯留,正太路上的平定,同蒲路上的榆次、太谷、洪洞,平汉路上的邢台,以及元氏、赞皇、昔阳、祁县等地,分9路向晋东南地区发起大规模的围攻。

    日寇实行所谓“广大广大地开展,压缩压缩地歼灭”的作战原则,妄图以“分进合击”的战术,速战速决,将我八路军围歼于辽县、榆社、武乡地区。这是我八路军挺进敌后以来,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腹地发动的首次大规模进犯。

    日寇一方面进行欺骗宣传,一方面疯狂地对根据地人民实行“三光”政策。他们所到之处,烟火滚滚,尸横遍野。洪水、武乡、蟠龙等镇,在日寇过后,均化为废墟。特别是蟠龙镇,原为辽县、武乡间的大镇,平时商业颇繁盛,此次日军经过,一火焚之。日寇对根据地人民的残酷屠杀更是惨不忍睹。武乡境内的马村,被杀者60多人,妇女多是奸后再杀死,就连七八岁的幼女也不放过。

    至4月中旬,持续了近一个星期的9路反围攻作战已进入了白热化。这些日子,朱德、彭德怀和左权日夜守在总部指挥所,密切关注着各路战场的每一个动向。彭德怀和左权还把铺盖卷到了指挥所里……

    指挥所悬挂的地图上,作战处参谋已把最新的敌我态势标示得清清楚楚——

    从洪洞出动的一路,是日军第20师团77联队,进入安泽、沁源地区后,被第115师344旅、决死1纵队和国民党第17军给堵住了。

    从太谷、祁县出动的一路,是日军第28旅团一个联队,附以骑兵、炮兵和辎重兵各一部,拟进犯子洪口,被国民党第98军94、169两个师和当地游击队阻止在东、西团城地区。其中,第169师打得最为激烈,已与敌对抗了3日,歼敌逾千,目前战斗仍在持续中。

    从太谷、榆社出动的一路,是日军第109师团两个大队,经长凝向阔郊、马坊进攻,被第129师秦赖支队和榆社游击队钳制住了。

    从平定、昔阳出动的一路,是日军第16师团的一个联队,经皋落向辽县进攻,在松烟镇附近被曾国华、汪乃贵两个支队截击,伤亡惨重,进展迟缓。

    从元氏、赞皇出动的一路,是日军第16师团一个大队,拟西攻浆水,被第129师游击支队、冀西游击队阻滞在九龙关以东地区。

    从涉县出动的一路,是日军第16师团两个大队,拟北攻麻田,被国民党骑兵第4师、第129师补充团阻滞在洪井一带。

    以上6路日军的被阻,使他们企图将八路军主力合击在辽县、榆社、武乡地区的计划落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