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只有中国强盛了世界才兴旺,本末倒置。在高科技加速驱动和催化的全球危机中,在经济全球化的框架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兵独打,独善其身;强国的概念已经落伍,代之以全人类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世思想。在世界大同的大纛下,中国参与引领世界成为必然的选择,否则就是一个边缘国家。

    在危机四伏的世纪,地球上个体国家的概念正在一步步弱化,与之消长的一个世界的思想正在潜移默化中演变、成熟;地球和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已经形成一个无法分割的生命共同体。

    在经济、政治、军事全球化的大框架下,在迎战高科技驱动和催化的全球性危机中,世界大同的人类使命再一次清晰地浮上水面,并被赋予新时代崭新的历史意义。这就是颠覆性的全球战略新思想——只有强世,才能强国。

    这个新思想的核心是,如果地球和世界消亡了,国家和人民将不复存在。

    世界与国家的逻辑链是这样的,一个单一国家的强大表面坚固,实际上,在现代危机中脆弱无比,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一个强大的世界是各个国家的集合体,一旦整合起来拧成一股绳,步调一致对外,极可能坚持到最后。

    一如美国离不开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和支持,中国同样离不开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配合和促进。在不久的将来,美国仍然需要中国提供低成本的加工制造产业大后方,而中国同样需要美国源源输出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

    强世是刚、强国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否则本末倒置。

    当下全球面临着诸多危机,要破解危机,走出危机,亟需世界各国决策首脑和政府力量集合在全球领袖集团的旗下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强世富民,否则毫无可操作性。

    在人类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成功的领袖总是高瞻远瞩,冲锋在前,带领人民排除万难,冲过激流险滩,取得最后胜利。

    领袖是旗手、舵手和统帅,否认领袖的作用,不客观,不现实。

    软弱无力的领袖引发社会更大的危机,失去人民的爱戴,导致民族分崩离析,在国际舞台上没有“话语权”,挺不起腰杆子来。领袖不能轻易误判和出大错,一次误判危害甚广,一步大错覆水难收,领袖肩负着时代和人民的千钧重托。

    每一个时代,必然涌现出一批新的领袖人物!

    比如说,太平天国起义军领袖洪秀全,中国革命先驱领袖孙中山,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等等。

    历史上的众多领袖,多产生于艰苦卓绝的激烈战役或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属于那些在浴血奋战中赢得胜利或领导人民冲破危机夺取政权的领军人物。战时涌现的英雄豪杰不等同于国家领袖,将军可统率千军万马所向披靡,但并不具备在和平年代兴国安邦励精图治的魄力、能力和视野。

    纵观历史,领袖都凝聚了宏伟的民族理念和未来梦想,领袖的成就和卓越带给后人的利益已经远超过他们自己本身。在杀敌的战场,这些领袖鼓舞将士奋勇当先,率先示范,以生命和鲜血实现战斗目标;而在文明社会,这些领袖人物同样能够将各种不同的目标和意见凝聚成一个统一的焦点,鼓舞全民族团结一致,推动社会持续朝着期盼的既定方针和目标勇往直前。

    奥巴马是美国人民期待的跨世纪领袖,锐意改革,履行诺言,积极推出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力挽金融危机的狂澜,促使经济止跌回升,获得海内外一致好评。

    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获得显著成就,在现代危机中更是激流勇进,一枝独秀,中国领袖所展现的世纪风范同样令世界刮目相看。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屈原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