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短管炮,射程很近,这种炮更多是用来支援步兵的,很难击穿苏联坦克的装甲,尤其是正面装甲。
而苏联还有喷火坦克,经常是小日本的炮打到苏联坦克上,人家都没感觉,接着往前开,冲到日本坦克面前,一喷火,把日本坦克烧掉了。日本士兵在跟苏联坦克决战过程中发现,他们唯一能够对付苏联坦克的武器是苏打水瓶子,就是往苏打水瓶子里面灌上汽油,做成简易燃烧瓶。因此,当一支新的部队开往前线的时候,撤下来休整的部队给他们的最好装备就是这些空苏打水瓶。士兵居然要拿燃烧瓶对付坦克,仗打到这个份儿上,根本就打不下去了。
7月4日,小松原中将终于跟安冈中将会合了。地面战争暂时告一段落,但是空战仍然十分激烈。日军毕竟在兵力上占优势,累计参战兵力5万多人。苏军在跟日军作战的过程中损失也很惨重,如果不是有几百辆装甲车和坦克,苏联人也顶不住。所以双方打成了相持状态,都在等待救兵。很快苏联出动了上千辆卡车,昼夜不停地往前线运送援兵和武器弹药,而日军就没这个实力。苏军的第57特别军改为第1集团军,朱可夫担任司令官,下辖第36摩托化师,57、82步兵师,第11装甲旅和第7、8、9摩托化旅,还配了一个212空降兵旅。
1939年7月23日,当日晴空万里,日本军队集中了百十来门重炮,发射炮弹1.5万发,试图压制住苏军火力,但遭到了苏军的猛烈回击。当时苏军师属火炮都是122毫米口径,到军一级都是152毫米的主炮,像76毫米炮都作为团炮,很普遍。而日本师团装备的都是75毫米炮,甚至还有日俄战争时候的老炮。日军火炮射程最远的是90式野炮,仍然是75毫米口径,能够打十几公里。其他的38式、41式,只能打几公里远,根本打不着苏联人。日本人的所谓重炮,也就是120毫米、105毫米、100毫米口径的,无论从口径到射程都比不上苏联的师属火炮,就这样的所谓重炮,也只有军一级甚至方面军才能配备。
而且苏军半个多月一直在修建工事,纵深3公里,日本人根本搞不掉苏联人。据说,第4旅团的玉田大佐,成功夜袭了一个苏军炮兵阵地,但是大佐本人阵亡了(日本人很爱搞夜袭,可最后的结果基本上是全体“玉碎”)。日本人终于认识到与苏军的巨大差距,自己的这支轻步兵部队完全不是苏联装甲重炮的对手。关东军司令部无奈下达命令停止进攻,占领东岸战线构筑阵地,准备持久战。
日军在苏日战争中巨大的伤亡引起东京大本营的严重不满,此时关东军还在伪满进行了总动员,大力增援,但这些增援都没有得到大本营的同意,大本营跟关东军这时已势同水火。1939年8月20日,就在日本关东军骑虎难下、半死不活之际,朱可夫的大反攻开始了,他要求得到的全部增援力量已基本到位。苏蒙军从南、北、中兵分三路向日本人发动了全面进攻。首先扫荡了日本的高射炮阵地,然后以150架轰炸机、100架战斗机、数百门火炮狂轰日军阵地,一个半小时内日军的炮火根本无力还击,日军的观察所、通信设施以及炮兵阵地都被摧毁。
但是,日军不要命,很顽强,拼命抵抗,战到最后一个人也不投降,战斗仍十分激烈。苏蒙军遇到了异常顽强的抵抗,这是苏军也没有想到的。为此,朱可夫开始动用战略预备队,并加强了炮火支援。26日傍晚,苏军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完成了对日军第6军(关东军为统一指挥诺门坎前线部队而特别组建的,司令官获州立兵中将)的合围。随后开始穿插分割,分片分块歼灭被围敌军。由于流沙、沙坑、沙丘遍布,加之日军顽强抵抗,苏蒙军仗打得很苦,全在啃“硬骨头”。
这个时候就是比一个狠劲儿!在反攻作战中,朱可夫展露了他果断严厉的指挥风格。当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