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甚至还在罗伯逊飞越太平洋之时,共产党就发起了一场攻势,暴露了大韩民国没有美国的支持就无力独自继续打这场战争。这场攻击是1951年春天以来最大的一次,其矛头直指第8集团军战线中部的韩国部队:中国的3个军,总共将近10万之众,对付5个韩国师的大约5万人。据第8集团军情报人士认为,此举的目的看来是为了削平前线上的突出部,使共产党在停战之后取得更强的地位。马克·克拉克将军所认为的理由则截然不同:“我头脑中毫不怀疑,共产党这次攻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止一个原因的话——是打算把韩国人打个鼻青脸肿,让他们和全世界都晓得,所谓‘北进’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一攻势成功地把作为打击目标的韩国部队向后推了几千码。在这里,攻势在联合国军毁灭性的炮火打击下受到阻止。在1953年6月,联合国军大炮向中国人打了270万发以上的炮弹,比战争中最高的月份还多100万发。但是在7月头几天中,激烈的战斗仍将继续进行。中国人愿意接受重大伤亡,这一点毫无疑问地已经动摇了李承晚单独继续进行战争的决心。罗伯逊想从李承晚滔滔不绝的抱怨中找出美国可以做出让步的地方,并使停战变得更易于接受。

    一个不利条件是,李承晚似乎很难决定他究竟想要得到什么。他们于6月27日第一次交谈时,李承晚提出了四条要求:(1)留下的反共朝鲜战俘应迁移至非军事区,并转交给中立国委员会;(2)为政治会议规定90天的时间限制;(3)美国给大韩民国以经济援助并帮助它建立起20个师的军队;(4)美国应“保证”一项共同防务条约。

    这四条对美国人来说都不成为什么大问题。艾森豪威尔总统在6月27日致李承晚的一份私人电报中答应说,不愿遣返的朝鲜战俘将被转移至非军事区,“如果这在后勤上是可行的话”;美国不能够单方面为政治会议规定一个时间限制,但是如果在90天之内一事无成的话,美国将会“考虑”退出的问题;美国将给予李承晚所要求的经援和军援;最后,美国将愿意谈判一项共同防务条约,但是不能予以“保证”,因为这需要得到美国参院的同意。

    李承晚对艾森豪威尔的电报所做的反应是友好的。“好,”他对罗伯逊微笑着说,“总统满足了我的所有要求。”罗伯逊和克拉克把艾森豪威尔的来电改写成一份备忘录,在这次会见之后交给了李承晚。

    当晚,罗伯逊和克拉克又来到李承晚官邸共进晚餐,并期望李承晚对他几小时之前似乎已经接受了的协议做出形式上的认可。使他们大为惊愕的是,李承晚给了他们一张难以满足的新单子。20个师对韩国军队是不够的,他希望有一支能同“就在眼前的近邻”(他显然是指北朝鲜,不过没有直说)不相上下的军队;如果政治会议90天内不能在统一朝鲜问题上取得成功,美国就应当同南朝鲜一起恢复军事行动;南朝鲜人只有在“以胜利解决战争”为目标的情况下,才会留在联合国军统辖之下。

    这顿晚餐会(可想而知,美国人没有什么胃口)之后,克拉克和罗伯逊在发给华盛顿的一封灰心丧气的电报中报告说,李承晚显然是要拖延谈判。共产党和联合国的代表团就停战取得一致意见已经20天了,在这段时间内,联合国军已遭到大约17000人的战斗伤亡,其中3333人被打死——这些都是因为李承晚不肯妥协而造成的。现在他们想同共产党在剩下的几个细节问题上恢复谈判,而不去管李承晚怎么想。华盛顿的官员们同意了。

    与此同时,罗伯逊又恢复了他同李承晚的安慰恳谈。他越是听得多,就变得越是警觉。和克拉克不同的是,罗伯逊认为李承晚不是在虚声恫吓。“我认为,除非我们真的打算这么干,否则扬言威胁要撤出是很不明智的。”他于7月2日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