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小交换”行动结束后,4月26日,共产党又把会谈向前推进一步——用克拉克将军的话来说,是要“趁热打铁”——提出了一项综合性建议。共产党组成开战以来最庞大的代表团,还首次包括了一名苏联《真理报》记者。南日将军提议,在停战协定签订3个月之后,拒绝遣返和要求政治避难的战俘将被转移到一个中立国家去。在下面6个月当中,这些战俘的政府的代理人可试图劝说他们回国。任何拒绝遣返的战俘将继续被拘押,待一场“政治会议”来决定他们的命运。

    克拉克认为这一建议十分荒谬。“归根结底,”克拉克说,“这就意味着,一名战俘为了得到政治避难,就必须在停战之后至少还要受9个月的监禁,然后当联合国和共产党政客们……试图在如何对待他的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时,他还得遥遥无期地待在战俘营里。”对于这样的会议会不会举行,战俘们毫无把握,而克拉克认为其绝无召开的可能。最后,战俘们为了走出战俘营,只有接受遣返。

    南日的建议使“小交换”行动带来的乐观情绪一扫而光,克拉克抱怨说,共产党已经得到了“外交上的出奇制胜”。再者,在“小交换”行动中被释放的战俘们报告说,有大约400名美国和韩国伤病战俘还没有归还。这一违约行为使联合国谈判代表大为愤怒。

    南日意识到他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于是在5月7日修改了建议。在甄别期间,战俘们将留在朝鲜,但是他们在印度人的监督下,仍受到他们政府代理人的规劝。克拉克提出反建议:中国人将转交给中立国家,不愿遣返的朝鲜战俘则在停战签字当天予以释放。南日把这个建议称作“倒退了一步”,他的谈判人员把联合国军谈判小组责骂了整整四天,直至宣布休会。

    接着,传来了华盛顿的决定,这一决定使克拉克感到震惊,也使他相信,艾森豪威尔政府已经决定做出以前所不能接受的让步:

    我奉指示同意把所有不愿遣返的朝鲜人和中国人都转交给中立国遣返委员会,这一点使韩国政府中许多人认为我们背叛了他们。此外,我还奉指示同意共产党这一要求:遣返委员会中的争端由多数票决定而不是由一致票决定。由于印度——尽管公开宣称是中立国——承认并同情红色中国,这一方式就把优势给了共产党。

    但是克拉克仍然想坚持不强行遣返这一原则,并保证不对战俘进行威胁恫吓。另外,仅允许印度派出唯一的中立武装部队驻在朝鲜。如果联合国军的提议不为共产党所接受,会谈则将终止。

    把美国谈判政策的变化通知给李承晚总统这一不愉快的任务,就落到克拉克和布里格斯头上了。正如预计的那样,李承晚的反应是勃然大怒。“我感到极度失望。”他对美国人说。他绝不允许印度部队或其他任何“中立国”部队待在韩国后方地区。他最后说:

    你们可以撤走所有联合国部队,撤走所有经济援助。我们将决定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不要求任何人为我们打仗。我们可能一开始就犯了错误,依赖外交手段来援助我们。

    很抱歉,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不能向艾森豪威尔总统保证我将合作。

    如布里格斯后来所说:“这位德高望重的朝鲜政治家使我们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而且他知道这一点。”克拉克表示同意:“在李承晚说出来的和没有说出来的所有威胁背后,他就是想让我们在心理上受到打击。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在经历了三年战争,毕竟是损失了这么多鲜血和财富之后,我们不会因为‘家庭内部’的争吵就把朝鲜扔下不管,任其落到赤色分子手中去。”但是,由于韩国提供了前线三分之二的人员,李承晚突然决定把他们撤离联合国军的指挥,将使军事局势陷于一片混乱。

    这样,在停战谈判进行的同时,美军司令部就开始筹划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