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0)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通往IBM之路似乎在我面前畅通无阻,我不作他想,目光直接瞄准高层职位。但当1945年9月我从南太平洋返家之后,却听闻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父亲将公司原来的二把手弗雷德?尼科尔换成了一个叫作查利?柯克(CharleyKirk)的新人,此人精明能干、作风强硬。我从未将弗雷德?尼科尔很当回事,他起初不过是父亲的秘书,就同乔治?菲利普斯一样;他是那样一种人,父亲要是对他说:“我们来建座通到月亮上的高塔吧。”他的回答肯定是:“好的先生,我今天下午就去订购钢材。”而查利?柯克则全然不同,他年仅41岁,干劲十足、争强好胜,却在公司内很受欢迎;他出身寒微,这点很像我父亲;他在IBM圣路易斯办事处创下辉煌的销售业绩,从而声名大振;二战爆发时,父亲将他派到恩迪科特负责工厂生产事务,在他的管理下,工厂产值迅速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对于必须在公司总部同柯克竞争,我真是始料未及。在我看来,柯克就只是一个属于恩迪科特的工厂主管。但是可怜的尼科尔终于被长年为我父亲工作而导致的焦虑情绪压垮了——1945年春天,他患上神经官能症,几个月之后就退休了,时年58岁。当尼科尔不会再回到公司的事实已成定局时,父亲将柯克从恩迪科特召来,任命他为执行副总裁,并在董事会里给他安排了一个位子。对此我很不解——我猜是因为当时在我看来父亲的精力依然相当充沛,所以我完全想不通他为何会需要一个副手。不过后来我明白了一条公司管理的诀窍:管理一家公司就像操持一个儿孙诸多的大家族: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你又想要工厂运转良好,又想让销售额提升,又想鼓励这个员工的积极性,又想为某个职位寻求一个更适当的人选——你的办公桌上摆着一长串待办事项的清单,里面每桩事情办起来都颇为棘手。而如果你有个像柯克这样的手下,就可以把清单交给他,而他会说:“让我来处理这四件事情吧。”像我父亲那样年逾古稀、诸事缠身的主事者,对此举是相当欢迎的。但当时我想到的却只是万一父亲生病了或是不幸离世了,柯克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公司的下一届领导人。

    1945年底我从陆军航空军退役,于1946年第一个工作日前往IBM报到。父亲在他的办公室欢迎了我的到来。那天我穿着一身考究的黑色西装,戴着笔挺的衬衫假领。父亲同我握了手,然后朝房间另一头做了个手势。“汤姆,”他开口说道:“来认识一下查利?柯克。”接着他告诉我,我将担任柯克的助手。我肯定当时自己有同柯克握手并说了些“很高兴认识你”之类的话,不过让我吃惊的是我完全不记得自己有那么做了。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才理清思绪,弄明白自己对于此项任命的感受。我知道这并不像听上去那么有失体面,因为在IBM,“助手”这个头衔有着特殊含义。父亲一直大力宣扬这样一个理念:主管人员应该将自己视为员工们的“助手”而非他们的上司。他还经常将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指派给高层主管当助手。所以刚到IBM便当个助手也并不是件丢脸的事情。

    可另一方面,我将同柯克而不是父亲共事这个事实着实让我担忧不已。到我入职第二周快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很清楚地看出来父亲和柯克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非常紧密的关系。周末的时候父亲召集所有IBM的销售经理到恩迪科特召开为期一周的会议,柯克和我都参加了。在IBM,像这样的会议被称为“主管进修班”。战争进入尾声以来,这还是公司第一次召开此种大型会议。负责主持会议的正是柯克。我父亲直到星期三才露面,他走进会议厅,在后排坐下。当时在讲台上发言的是IBM最年轻的分区经理之一,名叫吉姆?比肯施托克(JimBirkenstock),来自圣路易斯办事处,正是柯克的密友。我看到父亲示意柯克到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