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15岁那年,也就是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它所带来的愁云惨雾似乎同我那周期性发作的抑郁症状颇为契合。肖特山镇有两个人开枪自杀了,整个社区震惊不已。自然,父亲的财产也受到了冲击,不过他设法将损失保持在账面上。自杀事件发生后,他作出了一个举动,让我至今敬佩不已:他负担起死者子女上学的费用。当大萧条的冲击在1932年真正开始波及到IBM,导致公司股票暴跌时,公司的利润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而由于父亲的薪酬与公司利润挂钩,所以他的收入还过得去。他手有余钱的消息传开来,于是邻居们会在晚上来我家问他借钱。我估计他总共大概借出去10万美金给那些一筹莫展的人。他从未回绝过任何一个人,即使是那些并非很熟的人。肖特山有些家伙在重新宽裕起来之后也没还他钱,我想这事肯定让父亲相当不快。

    像许多实业家一样,父亲觉得这次经济衰退只是暂时的。股市暴跌之后几周,胡佛总统发表回应,宣称“任何对美国将来的经济形势或实力缺乏信心的人,都是不理智的”。父亲如果在场,肯定会深以为然、热烈鼓掌。父亲相信经济很快就会复兴起来,所以他在大萧条时期的应对举措就是扩大生产。他在艰难中看到了机会,当订单不足,维持不了工厂正常的开工率时,他下令增加元件库存,等待市场回暖。他加大销售力度,雇佣了更多的推销员。多年以后他还津津乐道于这样一件事情:他去参观一个艺术展,偶遇吉姆?兰德尔,雷明顿兰德公司的总裁,这家公司是IBM在制表机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当时正是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期最为水深火热的日子,兰德尔肯定以为父亲已经失去了理智。

    他对我父亲说:“唔,汤姆,你是不是还在招推销员?”

    父亲回答说:“是呀。”

    “真让人吃惊!”兰德尔摇着头说,“到处都在解雇人,你却在招人,有意思。”

    “吉姆,我老了,”父亲说,“你知道我快60岁了。人在这个要命的时间点上会作出很多事情。有的开始酗酒,有的开始沉迷女色。而我的喜好就是雇人,我还打算把这个喜好一直保持下去呢。”

    若涉足的是任一其他商业领域,父亲可能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但就IBM的经营范围而言,他这么做是对的——而且很是幸运。在罗斯福新政期间,IBM的规模扩大了一倍有余。1933年初《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各企业一时间都必须向联邦政府提供数量空前巨大的资料信息和账目。政府机构也同样需要大批IBM的机器——那是唯一有效管理罗斯福新政中福利保障、金融整顿以及公共工程项目相关事务的途径。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使得美国政府成为了IBM最大的客户。为免陷入繁重公务的泥淖,方法之一就是给IBM打电话。整个国家重要的统计数据都开始由穿孔卡片机来记录、处理。

    当父亲在IBM取得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时,我却在为获得高中毕业证而苦苦挣扎。我换了三所学校,花了六年时间,才做到这件事情,当时我已经19岁了。早在我上高中之前,父亲就预料到了我会有麻烦,因此决定让我在家附近的学校就读。我的朋友们都离家去了寄宿学校,父亲却坚持把我送进了卡特雷特高中,这所学校又旧又破,离我家才十二英里远。大概两年时间里,我孤零零地待在那儿。我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早上经常与父亲坐同一班列车出发,晚上坐另一班车回来,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

    因为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我开始寻求其他方面的认可。我跑去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但因为我比绝大多数同龄人更瘦、更高,所以根本不是当运动员的料;我的手眼协调能力很差,所以很讨厌棒球;我尝试做个冰球守门员——尽管看着人们从各个方向把冰球朝着我挥来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