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邺县,这个密使的名字叫阎行。阎行在《三国志》里没有传,他的事迹主要记录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张既传》时引用《魏略》的一段文字。
根据《魏略》记载,阎行字彦明,凉州刺史部金城(今甘肃兰州)人,是韩遂手下部将,在建安初年,马腾曾经跟韩遂闹翻过,双方斗得很厉害,阎行跟马超在战场上有过正面交手的记录,估计他也是够狠的角色,因为他差点把马超杀死。在政治倾向上,阎行更偏向曹操,韩遂派他当密使,给他接近曹操提供了一个机会。
果然,阎行在邺县悄悄向曹操表示忠诚,曹操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他为犍为郡太守,这个郡属益州刺史部,是刘璋的地盘,给了阎行也就只能是个名誉,解决个“级别”问题,想到益州上任,人家刘璋肯定不答应。曹操让阎行回去做韩遂的工作,让韩遂忠于朝廷。
阎行返回时带回了曹操亲笔写给韩遂的信,曹操表示当初韩遂曾经反对过朝廷,但那都是被逼无奈之举,希望韩遂能早点归来,共同匡辅国政(卿始起兵时,自有所逼,我所具明也。当早来,共匡辅国朝)。看曹操的意思,也想把韩遂请到许县或邺县来,以解后顾之忧。
阎行回来后,果然力劝韩遂真心与曹操合作,阎行甚至表示,自己打算把父母送到邺县去,以向曹操表达忠诚,希望韩遂能把儿子也送去。韩遂犹豫不决,有点不太情愿,开始推说儿子太小,过上几年再说,后来禁不住阎行反复劝说,还是让儿子跟随阎行的父母一块儿到邺县去了。
建安十六年(211年)春天,曹操命令驻守在长安的司隶校尉钟繇对汉中的张鲁发动攻击,并派在并州平息民变的夏侯渊率部进入与关中相邻的河东郡(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对钟繇予以支援。
这个张鲁,在汉魏历史上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一般都说他是“汉末群雄之一,五斗米教首领,在汉中割据长达二十多年”,群雄、教主、割据军阀,说明这个人绝对不一般。
张鲁的祖父叫张陵,创建了“五斗米教”。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鲁的父亲张衡继续推行教义,后来张衡也死了,“五斗米教”首领的位置交到了张鲁手上。
当时,“五斗米教”在汉中一带势力很大,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汉中地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谷地,是关中与益州之间的缓冲带。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汉中自古以来往往自成一体,受外界影响小,在中原、关中一带战事不断的情况下,也有不少人跑到汉中来避难,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政治倾向上张鲁更接近于益州的刘璋,相传张鲁的母亲和刘璋的父亲刘焉关系暧昧。但这些年来,随着实力的不断扩大,张鲁更重视独立发展,受刘璋的影响越来越小。
曹操突然想起汉中的张鲁来,有点不好理解。汉中之所以经常自成一体,说明它的地理位置确实优越,不是那么容易攻占的。而从曹操目前的势力范围来看,关中虽然已名义上归曹操所有,但马超、韩遂以及诸多割据势力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关中这块地方说变天就会变天。
而从整个天下版图审视,曹操的正南面是刘备和孙权,东南面是孙权,西南面是刘璋,背后还有割据辽东的公孙氏,这些势力都虎视眈眈,寻找每一个机会与曹操叫板。在这种情况下,汉中的张鲁似乎还没有达到优先解决的程度。
唯一可以解释的是,曹操想打益州的主意了。益州的刘璋生性软弱,迟早要落入他人之手,孙权、刘备都不加掩饰地表示过对益州的兴趣,对此曹操也不会坐视不管,攻占汉中、进而图谋益州,在当前形势下倒是一个可以理解的战略布局。
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想法,派钟繇、夏侯渊去就有些草率了,这场战役丝毫不亚于南征荆州,它将是一场陆地上的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