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柏林一直活在沉默里。

    整个欧洲文明三千余年,文明中心在南方与北方轮转,顶峰一个个交错,只是没有到达德国。强盛的所在在地中海阳光与英吉利海峡间交替,从意大利到英国、法国,再回到亚平宁半岛,只是未曾眷顾巴尔干半岛遥远的内陆。柏林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地方,德国从来不是翻云覆雨的列强之一。

    在整整数千年间,德国并不存在。神圣罗马帝国制下有三百余个分立的小国,每片领地属于一个家族,不存在统一的国家,甚至没有统一的民族。在法国、英国一个个建立起强大的行政国家数百年后,德国仍然处于分散的无力状态。国度的统一要等待时机。拿破仑结束了神圣的罗马帝国,1848年革命燃烧到柏林与维也纳,此时建立统一国家的声音已无比强大,但真正的统一仍然需要时间和等待。

    这种状态仿佛一种长久的饥饿,在无言中等待,无法满足,在等待中为自己自圆其说。德意志情绪和精神已然自发产生,德意志诗歌和艺术也被哲学家论述,可是德意志国度仍未建立。德意志英雄们似乎要继续等待一个世纪,才能获得与其他国度同样爆发的机会。这种等待在迫切中发酵,酝酿成苦涩而猛烈的共同情绪。

    德国终于等来了一曲悲剧的史诗。

    德国的历史并不长。这不是说日耳曼民族的历史不长,而是说德国这个国家的历史很短。中欧土地上人类生存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古希腊的很多部族就是从巴尔干半岛迁徙而去的日耳曼种族,他们属于印欧人种,万年前生活在欧亚大陆交界,欧洲和印度北部的很多民族都是这些古人的后裔。古罗马的覆灭也源于大规模入侵的日耳曼部落,这是史上第二次印欧民族大迁徙。

    但是这样悠久的民族文明并没有形成同样悠久的民族国家。日耳曼民族在19世纪之前从未统一成国家。罗马帝国覆灭之后,莱茵森林整个封建时代都处于不同诸侯国的统治下。普鲁士、奥地利、萨克森、巴伐利亚、波西米亚,以及无数细小得数不清的国度。神圣的罗马帝国与其说是帝国,不如说是松散的战略联盟,皇帝没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势力,也不能插手诸侯内部的王国事宜。最强大的诸侯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奥地利由哈布斯堡家族统帅,靠婚姻继承了大半个欧洲,与其说他们是日耳曼国度的一部分,倒不如说是哈布斯堡国度的一部分。能统领德意志的只有普鲁士。

    普鲁士在19世纪中叶变成欧洲的重要力量。在19世纪初,它还缺乏足够的对外能力,1806年,在法军的攻击中迅速臣服于拿破仑脚下,人们几乎是开门迎接这位辉煌的法国人。10年之后,在第七次反法同盟中,普鲁士军队和英军联手,在滑铁卢给拿破仑致命的打击。在战后签订的维也纳协议中,普鲁士扩大了疆土,它在欧洲的地位才日益变得关键起来。它的位置在欧洲大陆中央。一面与法国接壤,成为欧洲反法主战场,另一面与东欧诸国接壤,直接面对日益强大起来的俄罗斯帝国。这样的战略位置直到20世纪都很重要。

    1848年革命之后,普鲁士国内的自由派和保守派都希望寻求建立新政府,统一德意志。然而什么形式的统一却不容易确定。当时有两种可能性:大德意志,即包含神圣罗马帝国几乎所有诸侯国在内的广义德意志;小德意志,排除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奥地利,由普鲁士率领余下诸国组成。1834年,普鲁士率先发起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提倡贸易自由,当时除了奥地利与汉堡,其余邦国全部加入了联盟。对普鲁士来说,这是绝好的基础。

    德国的统一来源于强力的铁腕首相——俾斯麦。他是德国民众等到的第一位强权人物,几乎凭一己之力实现了统一。俾斯麦于1864年上任,受霍亨索伦家族的威廉一世所托成为首相,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