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缪希雍是个侠士般的人物,这种人义肝侠胆,当时的人说他是:如果听说谁有危急病痛,那是毫不犹豫地承诺,“七尺可捐,千里必赴”。所以朋友也特别的多。

    在这次游历中,缪希雍还遇到了一个朋友,那就是,明代著名医学家王肯堂。

    这位王肯堂到底是什么人呢?原来,要提起此人,那在中医历史上也是位响当当的人物。

    顺便介绍一下这位王肯堂吧:他出生于官宦人家,起初并不是医生,小时候因为母亲有病,才开始攻读医书,后来妹妹曾经病危,就是他自己给治好的,但是家里仍然让他去博取功名,他于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后来做了翰林院检讨,由于上书抗倭寇事,不知道怎么的得罪了上面(那阵儿上边乱着呢),被降了职,于是一想,嗨,不跟你们混了,还是回家舒服啊,于是称病还乡,开始为人治病,后来他写下了著名的医书《证治准绳》,此书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可见,这位王肯堂也是个高人啊。

    他们相见的那一年是万历七年(1579),彼时缪希雍三十三岁,王肯堂三十岁。

    两人都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相见的地点是在白下(今天的南京)。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详细地记载了两个人的见面过程。

    一个是白面书生,一个是电目戟髯的侠客般的人物。

    但是,两个却一见如故。

    因为像这种人,只要聊上几句,便会知道对方的学问功底,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立刻可以感受到对方那颗普救众生的心。

    这种心里的共鸣,立刻使他们抛除了一切,迅速地订为知己。

    从此,两个人成为了一生的朋友,造就了中医历史上一段朋友的佳话。

    其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给大家聊聊。

    在两人畅谈医药的时候,王肯堂就注意到这缪希雍有一个习惯,什么习惯呢?就是有事儿没事儿的,总是从袖子里拿出一个东西,放进嘴里咀嚼(见袖中出弹丸咀嚼),王肯堂就奇怪了,这位老兄偷着吃的是什么好东西啊?这么神秘?

    一开始还忍着,不好意思问,甭搞得自己挺嘴馋似的,后来架不住缪希雍总是在吃,就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就开口问:“缪兄,你那是什么好东西啊?”

    各位此处注意了,我们大家也都很好奇吧,这位缪希雍到底都在怎么保养自己呢?原来他是一身子骨挺弱的孩子啊,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大侠般硕壮的人物了,说话声音大得连墙壁都要震坏了,甭问,中气很足啊,那他到底是吃什么把身体弄得这么好的呢?

    正好,王肯堂同志替我们问了,我们听听缪希雍是怎么回答的吧。

    缪希雍说:“这是我在游历中得到的一个秘方啊,叫资生丸(这药现在药店有卖的,有叫资生丸的,也有叫补益资生丸的),是调理脾胃的,在饥饿中的人,服用了它就会感觉不饥饿了,吃饱了的人,服用了它,就会很快地消食啊。”(估计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双向调节的作用)

    然后,缪希雍一点也没犹豫,立刻把这个方子写了下来,送给了王肯堂。

    一般人,有个秘方什么的都是藏枕头底下,谁也不告诉,但是到了缪希雍和王肯堂这个层次上,人家一点都不保守,有什么心得都主动告诉对方。

    王肯堂拿来这个方子一看,不禁拍案称奇,好方子啊!于是就收了起来。

    然后,缪希雍还送给了王肯堂一些资生丸。

    但是,此时王肯堂虽然觉得这是个好方子,但却没有相信它有那么大的功效,也就是说,很怀疑它能够有那么好的消食效果。(颇不信其消食之力)

    终于有一天,试验药效的时刻来到了,那天,朋友找王肯堂饮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