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公元1243年,李东垣离开了山东,告别了范尊师和元好问,回到自己的家乡真定。

    这个时候,他已经六十二岁了。

    家乡的土地早已荒芜了。

    熟识的人剩下的也不多了。

    一片凄凉景象。

    刚回到家乡的李东垣比较疲惫,文献记载他“但依蒲团,唤童烫酒,看万里水绡染就”。

    实际上,我倒是宁愿相信这是李东垣所向往的生活,是他的梦想,因为他没有时间了。

    从他回到家乡到他去世这八年中,他做了大量的事情:

    一、他治疗了大量的患者,从有时间记载的医案中的编年来看,《东垣试效方》中几乎全部的医案都出自这个时期;

    二、他整理了自己的理论和经验,将已经写过的《内外伤辨惑论》重新整理,成书,其他如《脾胃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等书的大部分内容也都整理了出来;

    三、传授学问,他开始着手物色自己的传人,将学问传下去。

    其中传授学问是一个最难以完成的工作,因为好的弟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王好古在跟随李东垣学习的时候,李东垣的很多思想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在此时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传人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去哪里去找呢?

    李东垣把自己的想法和朋友周德父说了。

    巧得很,仿佛是上天已经安排好了似的,周德父说:我知道这么个人,就是廉台的罗天益啊,他这个人性情敦厚,为人简朴,曾经痛恨自己所学的水平不够,有志于继续学习,“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

    李东垣很高兴,就让周德父安排罗天益来见见面。

    罗天益是个穷苦人家的青年,人品非常的好,为了见面,写了封信,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李东垣的景仰和想拜师的心情。

    这封信现在还可以看到,在罗天益后来写的书《卫生宝鉴》的序中,全文收录了,只有几个字脱落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拿来一看。

    但是,没有料到的是,见面时,李东垣看到信后没有说什么,只是问了罗天益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你是想来学挣钱的医生呢?还是想学个传播医道的医生呢?”(汝来学觅钱医乎?学传道医乎?)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不知道如果各位的导师如此问您会怎么回答,因为不大好回答,您说挣钱的那个估计是没戏了,您说想学传道的,则很容易被认为是说大话。

    罗天益同学虽然憨厚,但脑子还是蛮快的,立刻回答:“亦传道耳”。

    真是高啊,罗天益老婆孩子都有了,拖家带口的,如果说不赚钱仅仅是为了传道,谁信啊,所以说了个“亦传道”,说明养家糊口还是要的,但对您的学问的传播,少不了您的。

    真是个聪明的学生!李东垣听了很满意,当即决定,收下了这个学生。

    入学的条件还很优惠,食宿全部由老师李东垣负责。

    有这种好事?当然有,因为李东垣看中了罗天益的人品,知道他的家里很贫穷,为了让他能够放心地学习,就提供了助学金。

    不但有助学金,还有奖学金。

    在罗天益跟随李东垣学习了三年的时候,李东垣看到,这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了奖励罗天益能够如此坚定地坚持学习,李东垣拿出了“白金二十两”,放在桌子上,然后把罗天益叫来,对他说:“我知道你家里的生活比较困难,怕你动摇了学习医学的信心,半途而废,现在这些钱给你,拿回家去养活老婆孩子吧!”

    罗天益吓了一跳,哪有这样的老师啊,自己不交学费也就罢了,还白吃白住,然后还要给钱?

    于是罗天益连忙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