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5/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省会,消灭几万敌人,就兴高采烈,觉得很了不起。而现在进军西藏是以我们十八军为主,不只是解放一个省会,而是解放全西藏,把帝国主义势力赶出西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还要由我们到那里去建党,开创党的工作,这还不值得我们自豪吗?”

    邓小平以带头鼓掌的形式肯定了张国华的这次动员讲话,并给十八军将士题词:接受与完成党给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3万人要进西藏,百事都需要有个谱。张国华正在“打谱”考虑时,却出现了一个让他没有想到的情况:逃兵数量猛增。原来,十八军多数指战员是愉快表示服从进藏的,但个别不想去的“逃兵”私下捣鼓,讲了许多去西藏的坏处,开始没有及时发现苗头,因此,逃兵数量猛增起来,严重的一天一个班只剩下班长、副班长,急得连队干部夜里都不敢睡觉,轮流把门,营团干部天天追问逃兵数量。张国华想,十八军是一支打日军、打老蒋的光荣部队,即使是在挺进大别山那样艰苦、残酷的环境中,也没有出现逃兵现象,今天去西藏完成更光荣的任务,却发生了逃兵事件,难道这支队伍变了?张国华气得虎眼圆睁,恨不能亲自去把逃兵抓回来:“去,把他们统统给我抓回来!”

    军长的话就是命令,部队立即成立了“抓兵队”,四面出击,绑回来了许多逃兵。这边把逃兵绑回来,那边又出现了干部队伍里的“逃兵”。十八军第五十二师一五四团副政委刘结挺写信提出“因身体不好,不愿进藏”。张国华拿信的手开始发抖,谭冠三也失去了当政委的沉稳,“他不去,捆也要把他捆到西藏!”张国华被政委嘴里的“捆”字一刺激,倒是把自己的思路激活了:进藏是件光荣的事儿,不能让这些人败坏了十八军的名声。于是,张国华决定:凡是逃兵一律不准去西藏,就地转退地方。这一招还真管用。想当年,谁敢不把“荣誉”举过头顶!再说,“思想有问题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开小差的人急了,生怕被裁减,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污点,今后翻不过身来。这样一来,“写血书”的人纷至沓来,干部们只好倒过头来做那些留地方工作的人的思想工作。但张国华一言九鼎:逃兵一个都不要!

    3月18日,十八军先遣队由副政委王其梅、参谋长李觉率领,如期从乐山出发。出发前,张国华一再提醒王其梅和李觉:“部队进藏一定要坚决执行毛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特别要尊重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保护寺庙,不住寺庙,不住藏民家中的经堂,即使风雨交加,冰雹乱舞,也不要进寺庙干扰喇嘛诵经,最多到寺庙的房檐下暂避一下’。”

    王其梅和李觉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受到了当地族人和活佛的拥护。后来邓小平将进藏情给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听完汇报后,久久不语,最后决定批准购买30架高空运输机,支援进藏的十八军。

    7月初,张国华率领的十八军部队全部抵达甘孜。部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这一切,都看在格达活佛的眼里。于是,格达活佛主动接待了张国华。他说:“我认识西藏地方政府和三大寺的人,如果张军长需要,我本人愿意去拉萨劝和。”

    张国华觉得此事非同小可,立即报告西南局,建议格达活佛以西南军政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前往拉萨谈判。

    刘伯承和邓小平接到张国华的电报后,立即请示中央。中央很快复电同意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格达活佛抵达西昌后,在英国特务福特的唆使下,西藏当局软禁了他,并于8月22日将其杀害。消息传来,张国华立誓:“坚决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让幸福之花开遍西藏!”为此,张国华向西南局和中央军委建议,进行昌都战役:“只有打开昌都的大门,才有可能和平解放西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