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玛雅人其实拥有许多超常的智慧,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文明成就,只是由于他们创造出来的历法、天文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人们可以超越的范围,才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追捧,继而让很多人忽视了生活中的玛雅人那些别的智慧。

    首先,玛雅人被忽视的是他们的农业智慧。

    由于玛雅人向来以玉米为主食,所以,他们对于玉米的种植堪称是一绝,后世人完全可以从中学习很多宝贵的经验。不过,虽然玛雅人很会种植玉米,但也得益于他们所处地区的土质。在玛雅人居住的那片热带雨林区域,草木繁盛、石灰岩居多、土层也比较低浅,比较有利于玉米的种植。

    玛雅人在种植的时候,一般会先伐木,后烧林,然后再播种。虽然这在现代说起来是一种不环保的行为,但是不可怀疑的是,这种做法从农业的角度来讲很有借鉴意义。当树木被焚烧之后会留下木灰,而这是十分肥沃的肥料。另外,玛雅人还会每年变换玉米地的场址,这样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石器时代的他们,最常使用的工具是淬火的尖头植种棒(xul),石斧(bat)等。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玛雅人要选择这些工具进行耕种呢?这其实是自然的需要。第一,他们所处的地方土层很浅,一般只有几英寸深,就算出现了一些小坑,也不过一、二英尺深而已,而且这种小坑实为罕见。所以,根本不需要用很坚硬的工具耕种。第二,当地由于有天然的石灰岩露出地表,所以土质很软,只需要使用这些农具翻土就够了。

    即使是美国一些现代的农业专家,在前去玛雅实地考察之后都不得不承认,玛雅人的耕种方法就是最佳选择。如果现代人为了显示科技的进步将现代农业的机械开进这片密林中,那他们就会发现这简直是一件十分愚蠢的做法,大有“杀鸡用牛刀”之感。

    既然玉米农业构成玛雅人口粮的大部分,又是玛雅农业的重头戏,更被今天的专家们称为是种植方面的“行家”,那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玛雅人具体耕作的步骤了。在玛雅的种玉米过程中,一般被分为11个步骤。

    第1步:选址。玛雅人选址并不同于普通的农业选址,因为玉米是他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他们对此非常有讲究。所谓“万事开头难”就是这个道理。上面我们已经讲过,玛雅人在不利的耕作条件下,会不停地变换玉米的耕种地,以此来提高玉米的产量。所以,当农夫在这第一步的时候,会非常地小心,他至少得花一整天的时间,对选址周围林中的树木、草丛的长势等进行考察。一般来讲,如果树越高,灌木丛越密,那就证明这片树林底下的泥土越肥。

    在选择好了肥沃的土地之后,他们就会开始考虑地与水源的远近。在尤卡但半岛北干旱区,那些地表水有限的地方,玛雅农夫们总是尽可能地将他们的地选择在靠近某个水洼的位置。在这两点客观因素都考虑还之后,他们就会考虑比较主观的因素,例如:地与村子距离的长短。而在这点上就要看各人的运气了,但一般情况下都短不了,总是会在五、六公里以外的地方。这就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有时农夫们为了找到一块合适的地,会十分辛苦,因为被迫走上很远的距离。尤其是当村子邻近的地都用尽之后,玛雅人逼不得已只能是向远处发展,造就了无可奈何的“离乡背井”,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玛雅聚居地的迁移。

    农夫在选好地之后,常常会用一些工具将地划成小块,然后用石块在每小块的四角上作上标记。他们常用来丈量土地的工具是一根20多米长的绳子。有趣的是,考虑到鸟雀的侵犯,农夫在量地时总是会比每小块应有的边长(20米)多留出来一些,这如果是在现代社会看起来,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共赢了。

    第2步:伐木。当选中了土地之后,玛雅农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