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之父包令仪身旁,侧头笑道:“令郎出口成章,志向高远,将来必成大器。”包令仪忙道:“不敢当。犬子无状,哪里比得上令郎沉穆有度,进退有礼。”
文洎之长子即坐在包拯身侧的文彦博,自小有“神童”之称。他还是孩童时,与伙伴儿一起踢球,意外将球踢进了柳树下的深洞里。有人出主意用棍子掏,有人要用铁锹挖开树洞,文彦博却想了妙法子,即往树洞中灌水。结果在水的浮力下,球自动漂出了深洞。当时文彦博才是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却有如此智慧,一度传为佳话,为人津津乐道。
文洎正要自谦几句,却见长子与包拯双双站了起来,一起往外走去。一愣间,鼓声又响了起来。
今晚宴会的主角虽是应天书院学生,但毕竟在座的名宦不少,学子们个个使出浑身本事拆字,力求在“新”、“奇”上下功夫,好引得席间达官贵人的瞩目。
学生张源更是道:“晏相公原先的出题太过简单随意,不如我们来玩些难度大的,方才显出真本事。”
另一学子宋祁是本地有名的才子,很不喜欢张源挑衅倨傲的态度,应道:“有题目尽管出。”
张源洋洋道:“再行酒令,规定要一字拆三字,两字合一字,末接唐诗一句,要求有韵,而且要前后成句。我先来作令。”微一思索,即道:“轟字三个車,余斗字成斜,車車車,远上寒山石径斜。如何?”宋祁道:“这有何难?我来接令——酒,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进一杯酒。”
出令妙,接令也妙,席间众人登时大声鼓掌叫好。一时间,众学子争相接令,展露本领,仿若万花齐放,斗艳争奇,好不热闹。
按照知府晏殊事先的授意,务必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所以这场拆白道字的游戏有意拖得很长。不少无干之士如翰林学士石中立、指挥使杨文广等先后离席,或出去方便,或稍作休憩,或散热醒酒。最先离席的包拯和文彦博却始终不曾再进来,文洎料想二人刻意如此,转头去看包令仪,对方似是一样的想法,正微微摇头叹息。
文洎问道:“包公事先将今晚宴会之实情告知令郎了么?”包令仪点了点头,又道:“临出发前,内子将缘由告诉了他,本是期待他在宴会上有个好的表现。唉,实在不该先透露给他的,这孩子的个性太过刚硬。”
原来今晚晏知府主持召开的宴会不光是奖励有为学子那么简单,同时还是一个选婿大会——晏殊要从在座学生中为长女选一位夫君。而一些出席宴会的官宦乡绅,如应天府学提学曹诚、大茶商崔良中、前武昌令董浩、前太子洗马许仲容等,家中均有待嫁之女,均是有目的而来。
包令仪之子包拯今年二十五岁,文洎之子文彦博十八岁,即使没有这场选婿宴会,也都到了该婚娶的年纪。尤其包拯是包家唯一的独子,自三年前第一任妻子张婉病逝后,一直不肯再行续娶。包令仪这次带着包拯来南京赴任,又送他入应天书院读书,本意是要让爱子多见识外面的世界,多些年青人该有的热情,广阔交游也好,放浪形骸也好,总之不要再那么老成古板。今晚晏知府召开选婿大会,虽然乍然听起来有些荒唐,但却不失为一个好机会。按照包令仪夫妇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跟晏殊或是哪位权贵结亲,只要能给儿子寻一位门当户对、温婉贤良的好妻子,让他安定下来,参加科举考试,顺利步入仕途就好。哪知道包拯口中不说,心里还是反感这场晚宴,竟在刚以拆字诗崭露头角的时候便起身离席,再也不肯进来了。
文洎也觉得长子今晚的行为颇为怪异,眼见文彦博即将成为座席上唯一未曾拆字的学子,保不齐日后会遭人闲话,说他是倚仗父亲荫庇才得到出席知府宴会的资格,并无真才实学,忙招手叫过身后侍奉的门客张尧封,低声嘱咐道:“去寻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