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四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原国民党抗日空军烈士任云阁的墓地,并敬献了花圈。修葺一新的南京太平门外紫金山北麓的国民党航空烈士公墓,周围青松翠柏,气势雄伟而壮丽,墓前竖有青石牌坊,高约五米,上书“航空烈士公墓”六个大字。两旁一幅对联为:“捍国搏长空,伟绩光昭青史册;凯旋埋烈骨,丰碑美媲黄花岗。”牌坊背面刻有“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的字样。
任云阁烈士,一九一零年一月出生在河北省文安县兴隆宫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幼年时代,家境贫寒。
任云阁一九二零年至一九二五年在本村国民小学就读,一九二六年考入雄县第二高小。学习成绩较好,酷爱体育,当时小学有简易单双杠,木马,也有篮球。他好胜心很强,攀杠子,拿大顶,跳木马,打篮球等在招数上总要比别的同学多一手。
任云阁由于勤奋学习,学习成绩好,再加上有强烈的求知愿望,高小毕业后,于一九二七年考进了河北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校址在今沧州地区泊头市,简称泊头师范)。
第九师范是一九二五年建立的,学生大多数家境比较贫寒。该校招生考试很严格,录取率一般在百分之二左右,所以入校生文比基础较好。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热潮的影响下,任云阁和同学们一起积极参加了学生运动,学校先后爆发了两次震惊燕赵大地的学潮斗争。同学们成立了“学生自治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反帝大同盟”、“抗日救国会”等组织,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宣传抗日、抵制日货。
任云阁一九三四年在师范学校毕业后,如应聘参加办理民众教育,就可当高小教员,可是任云阁对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极为崇拜,对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极为愤慨。再加上他特别好强,不满足于己得的学业,决心要在这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寻找一条报国之路。“抗日救国,匹夫有责,热血男儿要立志奔赴抗日前线杀敌立功。”在学校,在社会上,他是这样学习,这样宣传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他毅然放弃了教育工作,投笔从戎。由于他从小学就注意体育锻炼,身体健壮,一九三四年秋在北京考入了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第六期甲班轰炸飞行科学习,航校地址设在杭州笕桥。
任云阁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二日航校毕业。在毕业典礼上,校长黄光锐讲了话。
总校长蒋介石亲自向毕业生颁发了中央航空学校毕业证书,接着每人赠送一把佩剑,剑的两面分别刻有“国土未复军人之耻”的阴刻字样。
任云阁航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党空军第二大队第九队,任少尉飞行员,驻安徽广德机场。
空军二大队是中国空军当时的基本轰炸部队之一。任云阁驾驶的飞机是美国当时最新式的“诺斯罗普-2E”轻轰炸机,最大时速二百八十英里,载弹一千一百磅,装备机枪三挺,乘员前后座二人。
七七事变之后,空军各队纷纷动员,准备在华北与日军决战。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前后,任云阁所在的二大队奉命紧急飞返安徽广德,准备参加淞沪抗战。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二日晚,日本帝国主义借口八月九日两名日本官兵乘军用汽车向虹口机场猛冲而被中国卫兵击毙事件,猝然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在人民抗日热潮推动下,驻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沪战爆发以后,中国陆军、空军在战场上面临的威胁主要有两个:一是有包括所谓上海派遣军特设航空队所属木更津等七个航空队,并企图把上海杨树浦纱厂改建成飞机跑道,在陆上建立航空基地;二是日本的第三舰队,以舰炮支援其在上海的地面部队作战。沪战爆发后,第三舰队由旗舰“出云”号率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