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光义通过阴谋手段从自己的兄长手中接过皇权的接力棒,其成功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最佳结合的结果。一方面杜太后对于赵光义的宠爱使他可以获得很多锻炼机会,早早地便加入到统治集团的核心队伍中,提升了谋略能力;而赵匡胤对于这个弟弟也非常信任,一度就想将帝位传给他,因此在他年轻的时候授予他开封府尹等重要职务,让他以此为平台开始了势力的构建。而作为赵匡胤长子的赵德昭性格懦弱,根本无心争夺皇位,丝毫都没有想要构建自己的势力,否则在赵匡胤辞世和高梁河战败之时,只要有人真心拥戴他,德昭一定可以迅速地掌握权力成为赵匡胤的继任者。这一切都造就了宋代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

    早在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赵匡胤和老臣赵普就是死对头,他们两人分别是朝中最有势力的两支,形成鼎足之势。赵光义有心谋位,而赵普则不愿自己和赵匡胤辛苦打下的江山旁落,因此极力阻截。这场争斗最终以赵普的失败告终,在他被贬三年之后,赵光义终于如愿以偿,将赵匡胤取而代之。

    继位之后的赵光义不顾新帝只能在次年才能修改年号的惯例,急切地将年号改为“太平兴国”。而赵普则和高怀德、冯继业、刘廷让等老臣以恭贺新帝登基为名又回到开封。重归的赵普深知赵光义对自己非常嫉恨,因此主动请求:“先帝的陵寝现在还在修建中,我愿意去那里督工,希望陛下能够应允。”

    赵光义顺水推舟,便说:“赵普对先帝忠心耿耿,其诚可鉴,就命你为太子少保,留在京师守着先帝的墓葬吧。”

    赵普知道太子少保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闲职而已,但已经五十五岁的他对这些并不在意,依然兴高采烈地谢主隆恩。赋闲之后的赵普冷眼看着赵光义不断地为自己洗刷着弑君夺位的嫌疑,看着自己的政敌卢多逊因为谄媚而一路高升。直到赵光义北伐辽国大败而归,对有可能继承皇位的赵氏家族大开杀戒,将赵德昭、赵德芳全部除掉之后,赵普才又一次进入到赵光义的视线之中。

    从高梁河之战后众将企图拥立赵德昭事件之中,赵光义发现:即便是那些没有能力和自己相争的人,也难免会成为别人的棋子而成为自己的威胁。为了将这一威胁彻底铲除掉,完全消灭掉赵匡胤所遗留的政治影响,他不计代价。

    赵德昭死后,另一个人成为赵光义最忌讳的对象,那便是三弟赵廷美。依照赵光义所公示的“赵氏传统”,大宋的江山是“兄终弟及”,所以赵匡胤才将帝位传给了自己。依照这一传统,赵光义也势必要将帝位传给赵廷美,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赵元佐。虽然赵元佐看不惯自己的父亲对德昭、德芳下杀手的卑劣行径,但他毕竟是赵光义自己的血脉,只有他继任才能延续这份荣耀。

    就在赵光义为赵廷美的存在而头疼时,已经升任为宰相的卢多逊却和赵廷美走得越来越近。看到卢多逊,赵光义忽然想起一个人——卢多逊的死对头赵普。

    接到宫中传唤的赵普丝毫都没有吃惊,他知道只要自己有用,赵光义一定会来找自己的。因此,在不卑不亢地拜见之后,他便收声站立一旁,等着赵光义说出他的目的。

    赵光义对赵普说:“你曾经一度认为我不能继承皇位,在先帝面前挑拨我们的关系。现在我已经做了皇帝,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赵普说:“陛下能做皇帝是天命所归,而我在先帝面前也从来没有说过陛下的不是。在我的眼中,陛下您忠孝全德,是不可多得的明君,是大宋的福祉,我又怎么会诋毁您呢?”

    赵光义哈哈大笑说:“赵普啊赵普,你这么说来是要将以前的所作所为一笔抹杀吗?”

    赵普却说:“我并不是胡言乱语,在我的奏疏中我确实是这么说的,不信的话,陛下可以派人去查一下。”

    赵光义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