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赠型经济的内涵,你知道吗?
一天晚上,在共进晚餐时,我向马克·扎克伯格问起facebook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对政治、政府、媒体和商业的影响力。他和我说起印第安人的冬宴,这是北美地区西北海岸线一带本地人一个传统庆典盛会。每个司仪神父会拿出本部落所有的食物和其他物品,任何人都可以取走他想要的东西。拿出最多的那个人将获得最高荣誉。
“你知道馈赠型经济吗?”扎克伯格问道,“在一些不太发达的地区,相较于市场经济,这是种非常有趣的非主流经济形式,我拿出一些成果分享给大家,出于感激和表达慷慨之情,人们会回馈给我一些东西。整个文化就建立在这种彼此的馈赠框架下。之所以冬宴叮以照常举行,人们凝聚在社区周围,是因为社区足够小,人们可以清楚看到彼此的献祭。但是一旦某个社区的大小超过一个临界点,整个系统就会崩溃。人们不能明确掌握任何正在发生的事了,可能会有不速之客进入社区。”
扎克伯格说,facebook和其他互联网公司正在努力为馈赠型经济创造足够的透明度,以便使它可以在一个较大规模下运行。“当它足够开放,每个人都可以迅速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大部分经济模式开始以馈赠型经济运行。它能令公司信誉良好,值得信赖。”在扎克伯格看来,这种透明度共享性和馈赠性都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它确实改变了政府的运作方式,”他说,“一个透明度高的世界,其组织会更好,也会更公平。”这对他而言,是核心价值观。
扎克伯格认为,透过facebook的透明性,建立一个大规模的馈赠型经济并非奢谈。当然有人会质疑这种表述太过理想化,但是考量一下这项服务透过不同方式对这个社会不同方面造成的影响,会非常有价值。他说这就是他希望这项服务所做的事。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事实上他的意思是,他视每个人在facebook上的表达为对另一个人的“馈赠”。表现的不同取决于究竟是哪种表述。最乏味的交换莫过于一个高中生在另一个高中的墙上写个“lol真搞笑”——这仅仅是个我们作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朋友的一种馈赠,没什么新鲜的。只不过是个新的电子化邻居而已。
但涉及政治事件时,facebook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许多情况下,我们在facebook上不可避免地以真名示人。我们对某个政治议题表态的同时也就表露了我们的观点。分享并不是必要的。所谓“馈赠”,就是我们用真名实姓发表某些观点,使我们的弱点暴露出来,受人批评。在扎克伯格看来,如果你在facebook上对奥巴马总统的医保改革方案做评论,基本上你就加入到这种自由分享经济的“馈赠”中了。把它作为一个对这项政策的“馈赠”意见,最终强化了这一政策的影响力。
加入一个facebook上的反对群组并不像在现实中跟随众人联名签署反对某件事,而可能是更加方便且有了更多的公众担当。有点像用真名和住址签署一个反对法案,而且人们立刻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真实信息。想想看吧,奥斯卡·莫拉莱斯昨晚建立反对farc小组时曾经犹豫再三。facebook是第一个给他这个平台的,令他感到心安,所以他终于跨出这一步,尽管在哥伦比亚,过去这种行动被认为是种冒险。
当我们浏览一个有关商业行为的新闻时,例如表达我们对一个公司和产品的看法,或者仅仅是转发一些看到的类似新闻故事这样的东西,我们的表现行为并没有那么令人不快。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在表达一种友谊的姿态和我们的慷慨大方,从某种程度上说,facebook把这些事变成例行之事。它通过加强客户关联的力量,改变了商业和媒体环境。在这种各式各样的有益交流中,你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