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正以一种越来越广泛的理论来诠释facebook的真正涵义。

    随着2005年秋季学年的到来,facebook已有效地覆盖了美国大学市场——85%的美国大学生是其用户,其中有60%的大学生每天不止一次登录该网站。现在扎克伯格想把网站成员拓宽到新的用户群中,但公司里有很多人怀疑这样做是否合适。公司董事吉姆·布雷耶回忆道:“当时的争论围绕着‘下一步是什么’展开,我们要走国际路线吗?我们的策略是不是保住将要毕业的用户而同时争取年轻的成年人用户?但我们知道,如果要做出好成绩,就必须开始去赢得高中生的心。”

    扎克伯格和莫斯科维茨发现facebook慢慢地朝“无处不在”发展。对他们而言,高中显然是下一个要拿下的市场。美国有大约1600万高中生,而只有差不多1100万大学生,所以,这一计划可能为facebook带来大量的用户增长。而这对遏制myspace是重要的,myspace正在高中学校里迅速攻城略地。一旦你知道扎克伯格是怎么认为的,你就知道董事会将如何投票。

    所以facebook在那个夏季开始计划把高中生纳入用户之中。投资人布雷耶和科勒——公司里年纪较大的人,都提出争议说,facebook的品牌不可改变地与大学联系在一起,大学生不愿看到高中生加入到他们中。他们指出,对高中开放的facebook应该独自运营,名字也不能一样。他们认为“高中facebook”是个不错的名字,但facebookhigh.这个网址由一个投机者持有,而他又漫天要价。

    如果高中生连上了facebook,服务器将怎样确定用户的身份?保护实名制和真实身份这种文化教养是极为重要的。到此时,大学发放的后缀为.edu的电子邮件地址保证了用户身份的真实性。这是facebook有能力保护其用户信息的基础条件——你只与你认识的人分享资料。多于一半的用户如此地信任他们信息的安全,他们甚至把手机号码都放在了个人简介上。

    然而,只有少数高中(大多数为私立学校)向学生们发放电子邮件地址。公司的新法律顾问克里斯·凯利(chriskelly)发起了一个小活动,希望借此说服高中学校,将其视为一项在线安全措施而向学生们发放电子邮件地址。这些学校得出结论,这种方法不太可能行得通。然后,facebook考虑创立其自有的国家高中学校电子邮件服务。最终,facebook拿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该方案包括:在facebook上鉴定你的真实身份,实际上即是作为你的在线好友,要担保你身份的真实性。这也鼓励了大学一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邀请他们仍在读高中的朋友们加入facebook。然后,这些新用户就能够邀请他们的朋友加入。这实际上是一个高中版facebook,进展比较慢。服务器为美国的37000所公立和私立中学创建了单独的“网络”或用户群体。

    最初,这个面向高中的网站作为一个独立的“facebook”运营。尽管高中生用户也在facebook网址上登录,但他们不能看到大学生用户的个人空间。开始,用户增长的速度慢得像龟爬,但在2005年10月底,每天加入该服务器的高中学生数以千计。(在那时,每天总共有差不多2万名新用户加入facebook。)

    facebook不再仅仅是一个“大学现象”。在莫斯科维茨的大力支持下,扎克伯格不久就坚持认为这两项业务应该合并。到2006年2月,他们准备好了摒弃差异化,用户从此可以自由地建立友谊,无视年龄或年级的限制向任何人发送消息(最低年龄被设为13岁)。科勒、布雷耶和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仍然十分担心,当大学生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