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说到衡阳,说到衡阳保卫战,人们自然就想到了范仲淹的那首著名的边塞词《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虽然,此衡阳非彼衡阳了,但愿衡阳能因此而变得更加辉煌和美丽。

    轻轻地抹去历史的尘埃,抗战的丰碑上,隐隐飘逸出60多年前的硝烟,一缕一缕地升起,在空中凝结成三个不朽的鲜红大字:中华魂。

    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当年前赴后继,将一腔鲜血喷溅在这块丰碑上。江山依旧,岁月流逝,热血凝固,碑硬如铁。一拨接一拨的后人从碑前走过,驻足,敬礼,小心翼翼地寻找碑上镌刻的英名。然而,还有很多被裹覆其内的英名,更有许多压根儿未曾留名。

    “打个胜仗笑哈哈!”当这首抗战民歌再次在我们耳边响起,我们听到了胜利的豪迈,更听到了枪林弹雨的呼啸、大刀的铿锵、战马的嘶鸣、飞机大炮的轰隆作响。战地黄花分外香。这分明是一首雄壮豪迈的战地交响曲:国难当头,不管是此党还是彼党,不管是游击战还是阵地战,不管是工农、士绅还是官兵,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只要心中有爱国的热血在流淌,都在捍卫民族独立、祖国安宁的战斗中中留下了一个或高或低、或长或短、跃动的美丽音符。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就是奴隶!”

    田汉的这首抗日诗,道出了千千万万中华同胞的心声。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不管他们来自哪个战壕,外侮面前,热血男儿的子弹都向同一个目标倾泻。

    轻轻地抹去历史的尘埃,让丰碑成为一块磨刀石,磨亮一些生锈的记忆吧!让我们在丰碑中细细地寻找。胜仗和败仗都不应该被历史淡忘,牺牲的战士和不死的老兵,都不能因岁月流失而无人怀想,有名的英雄和无名的英雄,一样值得我们怀念和敬仰!

    让我们永远铭记住这些英名吧!

    方先觉,字子珊。1903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县栏杆区,即原江苏省萧县第10区的一个乡绅家庭。他幼年在家乡读书,高小毕业后考入江苏省徐州省立中学,后又相继毕业于南京第一工业学校、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

    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后又入黄埔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4期受训。方先觉在黄埔军校毕业后,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20师担任排长。此时第20师隶属第1军,师长钱大钧。第1军参加第二次北伐后,这个师被留在广东驻防。

    1927年9月,国民政府以这个师为基干组建了第32军,开赴福建广东边界截击在南昌起义的共产党部队。由于方先觉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被升为连长。次年第20师开赴苏南,担任北伐军的后方警卫。不久,方先觉改任团附。当年秋,全国部队实行编遣时,方先觉所在的第20师被缩编为第3师第8旅,旅长蔡熙盛,方先觉在该旅第16团任营副。此后,他相继参加中原大战和对围剿红军的军事行动,官至团副。后投身抗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方先觉被调任新组建的预备第10师任28团团长。

    1938年9月,蒋超雄接任师长的同时,方先觉也由团长升为副师长。由于这个师完全由新兵编成,所以,该师长期在大后方进行训练。

    1940年11月,该师才奉命开赴安徽地区与日军作战。

    1941年,日军由武汉出动,越过新墙河向南进犯。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立即命令第10军,时预备第1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