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从这两位口中,连那位女子的姓名、出身地等个人基本信息,中村都没有问出来。

    中村反过来一想,又觉得这很自然,正因为没有人认识她,那位女子才会想到失踪。她在决定消失以前,肯定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认定和土屋有关系的人,几乎没有人见过自己,更无法提供找到自己的线索。不然她不会如此大胆。

    目前拿握的线索,只有很少的几点:这位女子说话带有东北地区口音、老家大致在越后方向、年纪很轻、身体个头儿不高、长相相当清秀、名字的简称类似“由子”、夏天时不知为何,被土屋一度叫做“寒子”。想来想去,也就这些了。姓什么不知道,照片也没有,仅凭这些,就要从一千万东京市民……不,应该是要从全日本的国民中,找出这位失踪女子,可能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答案就一个字——难。

    其他辅助性的线索还有几条,一个是他们俩相识的时间,大概应在三月十九日到七月八日之间;其次是八月十四日以前,土屋对这位女子的称呼,已经非常亲昵了。可单凭以上几条线索,还远远无法从人群中找到她。和那件撞人后逃逸的交通事故一样,此案已经完全陷入了僵局,一直毫无进展。

    投入的精力不断增多,案件的调査,却没有特别明显的进展。在那以后,类似的纵火案件,也再没有发生过。中村现在正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么就此罢手,停止侦査;要么不顾领导的不满、同事的指责,硬着头皮査下去。说实话,这两个选项对于中村来说,都相当不易。稍微有调査价值的线索,就只有“寒子”这个称呼,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刻在了中村的心里。而其他几条线索都太模糊,个子不高、长相清秀、名字简称似乎是“由子”、东北地区人……符合这些条件的女人,在东京不知道有多少。

    名叫“寒子”却十分少见,这几乎等同于长着和常人不同颜色的毛发,这条线索最有力,极具深挖下去的潜力。这个呢称——姑且就当做呢称吧——实在独特,肯定不是随随便便叫出口的,而是有什么原因。最可能的解释是,两人在那次旅行途中,经历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

    最初见到纸片上写的这两个字时,中村还以为是冷的意思,最简单的联想是,女人是从寒冷的东北来的,因此被土屋称为“寒子”。但在知道了发音后,中村就推翻了这一猜测,因为东北人是不会把这两个字读成那个样子的①。

    如果这两个字是在旅行中得来的,那么,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地名了。

    中村踱到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日本全国地图前面,用手指着新泻县靠近日本海一侧,开始逐一寻找可能和“寒子”有关的地名来。但找来找去,一个也没有发现。

    接着,中村又思考起地方特产、民俗和民谣中的句子来。由于自己对这方面知道得不多,中村还特意找来一位老家在那里的同事,向他请教了一番,但也没有什么收获。

    如果这个称呼,真的与地名有关,最自然的联想,就是那名女子的出生地,和“寒子”发音相近的,只有北海道的阿寒湖,这一点已经和久松讨论过了,与之前关于这位女子的老家,可能在越后的推测不符。而且久松说,土屋提过女子的老家在海边,极有可能是在日本海附近。

    中村找来列车时刻表,翻到第一页的全国铁路图。他从新泻算起,把连通日本海沿岸的越后线,从北向南逐站数了一遍。白山、关屋、小针、寺尾、内野……这张全国铁路图上,标出了所有列车停靠站,连很小的车站都有。然而,无论怎样绞尽脑汁,都无法将这些地名,和“寒子”联系到一起。

    再试试另一条,新崎、早通、丰荣、黑山、佐佐木……中村在地图上慢慢地移动着指头,逐一念着地名,打算一直找到男鹿半岛上。经过村上站以后,有几个小站紧紧地排在一起,看着看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