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每个人都有过青春年少,都有过一段灿若烟花的爱情,虽然短暂,却永生难忘。这世间,可以卷土重来的事情有许多,但逝去的时光和错失的情感,却是一去不复返。纵然如此,曾经拥有的谁也无法抹去,那些片段被封存在记忆里,经久而不褪色。所以,我们总是会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而凝思许久,会为偶然听到的一首老歌而热泪盈眶,会为一段久别的重逢而感动不已。

    当我得知许多人因为读了仓央嘉措的情诗,而选择收拾行囊远赴西藏时,心中禁不住生出了万千滋味。我始终相信,这些人去西藏,并不单纯是为了追寻仓央嘉措的前世今生。他们更想知道,在那片风情浪漫的土地上,到底有过怎样一段与众不同的情缘。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达赖喇嘛,会写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诗句。而这些匆匆过客,皆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之所以千里迢迢去探访别人神奇的故事,则是因为他们心底亦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只有爱过的人,才会轻易被别人的爱打动。世间风物本没有情感,一草一木,一沙一尘,皆是因了人们将故事和传说赋予在上面,才有了血肉,有了依托。倘若没有当年文成公主的远嫁,没有仓央嘉措的情诗,西藏那片辽阔的荒原,或许会少了许多浪漫的色彩。富丽堂皇的布达拉宫,也不过是时光的幻影,因为缺少故事而贫瘠。如今,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不至于被岁月掏空。

    真实的情感和丰沛的思想,可以让一片荒芜的土地,瞬间滋长出繁花。当我们行走在仓央嘉措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徜徉在每一条他往返过的路径,都要忍不住问自己,他真的在这里居住过吗?是否可以叠合他的脚印?那栏杆上,是否还留有他手上的余温?一遍一遍地捧读他的情诗,只觉这里的草木都通晓灵性,懂得情感。它们见证过仓央嘉措美丽的爱情,听过他和心爱的姑娘约会时所说的情话,记得他许下的每一个诺言。

    三百年,多么漫长的岁月,朝代更换,人事改变,只有那些草木依旧欣欣,山石一如故往。人间是剧场,多少血泪淌成河流,泛滥到无人收拾的地步。而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还要相互伤害,为什么不能像清风和明月一样,相互容纳,平静共处?我相信,来过西藏的人,见过雪山草原,喝过圣湖之水,他们的心从此会澄净清朗。会懂得人活着是多么不易,所有的缘分都要好好珍惜,所有的人都应该彼此祝福。

    历史是真实的,三百年前,的确有过一个仓央嘉措,在西藏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也确实留存了他的点滴痕迹。他出生在这里,一生的情怀与故事也交付给这里,那么多的诗句,都镂刻在这片土地上。离开了西藏,他就不再是仓央嘉措,所以每一个怀念仓央嘉措的人,都会怀念西藏。我们希望自己这一生,可以亲临这里,可以亲口问一声,这位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情僧,三百年过去了,你还好吗?你的灵魂是否真的一直轮回下去?如今,我们又该去哪里将你寻找?

    十四岁之前的仓央嘉措,的确可以不负如来不负卿。他一边在巴桑寺学经,一边听着窗外动人的情歌,亦和邻村的女孩悄悄私会。他甚至觉得在这青翠年华里,不好好地相爱一场,是对人生的辜负。在这个原本就可以男女自由恋爱的地方,仓央嘉措的情如人间四月,那般莺飞草长、肆无忌惮。那个关于五世达赖转世灵童的秘密,他一无所知,尽管他比别的小伙子聪慧,充满灵气,但也只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受到上苍的眷顾罢了。

    在巴桑寺的远处,有一座巍峨雄伟的苯日神山。在这座神山上,有一株巨大的神树,树上挂满了飘摇的经幡,此树高耸入云,极具性灵。有许多转山的人,从天南地北不辞千遥万里地赶赴,只为来到这座神山叩拜,在树下许一个诺言。那时的仓央嘉措,时常会伫立在寺院的楼台,遥望神山上的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