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秦晖教授与网友交流录

    人民日报BBS论坛之读书论坛

    秦晖:亲爱的网友大家好,今天我到读书论坛来与大家见面,希望能够共同讨论一些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请问,我们中国的茅盾文学奖能否也走向世界,——去评一评他西方人的作品。(网友)

    秦晖: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事关人文价值的领域,既然我们提倡多元化,那就应该允许以不同价值为基础的评奖同时存在,我相信那些符合人类普世价值的那些评价会在这种评奖的竞争中表现出最大的感召力。

    秦教授,如何才能保证“自由”在“主义”之前或者说之上?在完全没有自由主义传统的中国,那究竟有没有可能做到?(闲话闲说)

    秦晖: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大家其实都知道,问题只在于实践。所谓实践当然是指改革进程。

    秦教授,请您具体解释一下文化多元化的概念?(无知小子)

    秦晖: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费孝通先生曾经讲过这么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相容,人类大同”,我以为这就是所谓文化多元的很好的表述,讲得最简单一点,也可以用中国古代的一句话,就是“和而不同”,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的单位究竟是什么?有人提出,民族与民族之间可以和而不同,但是却主张在一个民族内部实行强制原则,这当然是不行的,价值评判的器官是大脑,而大脑每个人都有一个,因此,“和而不同”当然是指每个人之间的和而不同。

    秦教授,我的问题还有后半部分,在没有自由主义传统的中国,那样的改革是否可行?(闲话闲说)

    秦晖:我认为把“传统”过于凝固化是不合适的,所谓自由主义,如果是指类似哈耶克等人的大部头著作,那么在西方人为自由而斗争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如果是指人类对自由的一种本能的追求,那么这是普世相通的,我曾经举过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如果监狱不上锁,里边的人都会跑掉,这恐怕中西各国概莫能外,但,事实上有些人也宁可呆在监狱里,假如他们觉得这样更有保障的话,换句话说,人们可能为“安全”而牺牲自由,这其实也是中外皆然,因此,实现自由的过程,既是摆脱束缚的过程,也是失去“保护”的过程。假如一个体制,保护性很强而束缚很弱,那么自由的代价就会很高,如果相反,人们就会认为自由更值得争取。我们的旧体制,恰恰是保护功能很弱的体制,因此,中国人追求自由的动力应该更强,小岗村农民那种集体按血手印,冒死冲破束缚的勇气就是东欧的农民所没有的。

    一问秦晖:现在,不少舆论都认为你是与新左派对立的中国自由主义者?你崇拜西方吗?(华山剑)

    秦晖:过去许多新左派朋友喜欢引我为同道,他们在文章里经常引我的话来批评别人,但我认为,我的立场很清楚,这就是我在《问题与主义》序言中讲的:我赞成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都认同的那些价值,而反对他们都反对的那些价值,至于前者赞成后者反对,或者相反的那些价值,在目前的中国都还不是“真问题”。

    请问秦教授:中国文化的优点在吸收同化,西方的文化优点在竞争与排斥,长远而言,谁胜?(蓝渊)

    秦晖:我对这种说法本身持怀疑态度,也许不同的“制度”在吸收、竞争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但你很难说做为民族标识的“文化”,是排斥竞争的或者拒绝吸收的,“西方文化”如果不吸收其他文明之所长,能有今日之成就吗?中国人今日在商战中的竞争表现,不也很出色吗?

    秦教授,我也非常赞同“和而不同”,但我对其能否实现表示忧虑。比如现代中国的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已经几乎完全被汉族同化了,还能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