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活捉了,被严刑拷打和审问,就会垮下去。咳——会的,现在这个时代,什么手段都会有的,任何毅力也经不住化学药物的作用。一旦在世界记者招待会上亮相,这一切就都将变成人间地狱。这样所造成的后果,对于苏联来说,对于你的祖国来说,都会造成不可估计和不可弥补的损失。”
彼得罗夫斯基少校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我不会失败的,”他说,“但是,如果一旦发生了,我决不会被活捉。”
总书记按了一下桌下的铃,门开了,巴甫洛夫少校站在那里。
“那就去吧,年轻人,在这所房子里,有个人会来见你。你以前可能见过他,他会告诉你是什么任务,尔后,你要到另一个地方,再跟你详细交待。我们不会再见面了——在你回来以前。”
两个克格勃少校离去,门关上了。总书记出神地盯着啪啪燃烧的木样子。多么好的一个年轻人,他想,真可惜。
彼得罗夫斯基跟着巴甫洛夫经过两条长走廊,来到招待所。他感到,胸膛里几乎容不下那种无限憧憬和无比自豪的情感。
瓦列里·阿烈克赛维奇·彼得罗夫斯基是一位纯粹的苏联战士和爱国主义者。他的英文造诣很深,知道“为了上帝、国王和祖国而献身”这句名言,也深知其含义。虽然他不信上帝,但祖国的领袖已委以重任。在走廊里一边走着,一边暗下决心,如果那个时刻到来,他就毫不畏缩地采取所应该采取的行动。
巴甫洛夫少校在一个门前站住,敲了敲便推开了门,站在一旁让彼得罗夫斯基进去。然后,关上门便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从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向他走来,桌上铺满了笔记和地图。
“你是彼得罗夫斯基少校了。”老人笑着说,伸出手来。
这句结结巴巴的话使他很吃惊。虽然他们从没见过面,但他认识这个面孔。在第一总局的传说中,这个人是五大明星之一,新来的年轻人都会听到他的故事的,他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他标志着苏联意识形态战胜资本主义的巨大胜利之一。
“是的,上校同志。”
菲尔比已经熟读了他的档案。彼得罗夫斯基才36岁。为了像一个英国人,受了10年的训练,曾两次去英国,以便体验那里的生活,每次都有巧妙的伪装,每次都没有离开过大使馆附近,而且两次都没有担任任何工作。
这种体验生活的旅行只是为了让特务们熟悉他们将来要再次接触的事物、一些简单的事情——如何在银行开户头,与其他司机擦车时如何对付,怎样坐伦敦地铁,不断地熟悉和使用最新的流行土语。
菲尔比知道,他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不仅可以讲一口地地道道的英语,还会使用四种地区的口音,而且对威尔士和爱尔兰话也掌握得准确无误。他自己开始用英语讲起话来。
“坐吧,”他说,“现在我给你概括一下这个使命的大框儿,其他人会告诉你细节的。时间很短,非常短,所以,你必须尽快地记住每一件事。”
他们谈着。菲尔比意识到,与自己的故乡阔别30年之后,尽管他阅读每一份所能得到的英国报刊杂志,但由于缺少练习的机会,他的话都是呆板的和过了时的。而这位年轻的俄国人却跟同龄的英国人讲着一样的话。
菲尔比花了两个钟头描述叫做“曙光计划”的概况和所涉及的事情。彼得罗夫斯基记着每个细节。他很激动,但也为这个计划的冒险性感到吃惊。
“你将跟四个人在一起待几天。他们会告诉你一系列的名字。地点、日期、递送时间、接头暗号和备用暗号。你都要记清楚。你推一要随身携带的就是一本一次使用的密码本。好吧,就这些。”
彼得罗夫斯基坐在那里听着,频频点头。“我已经对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