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进去了,走了进去,寿峰由屋里迎到院子里来,笑道:“不必进去了。要喝茶说话,咱们到什刹海说去。”家树很知道这老头儿脾气的,便问道:“大姑娘呢?同走哇!”秀姑在屋子里咳嗽了两声,整着衣襟走了出来,寿峰是不耐等了,已经出门。秀姑便和家树在后跟着。秀姑自己穿了一件白褂,又系上一条黑裙,在鞋摊子上昨日新收的一双旧皮鞋,今天也擦得亮亮的穿了,这和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男子在一处走,越可以衬着自己是个朴素而又文明的女子了。走出胡同来,寿峰待要雇车,秀姑便道:“路又不远,我们走了去吧。”她走着路,心里却在盘算着,若是遇见熟人,他们看见我今天的情形,岂不会疑心到我……记得我从前曾梦到同游公园的一回事,而今分明是应了这个梦了……她只管沉沉的想着,忘了一切。及至到了什刹海,眼前忽然开阔起来,这才猛然的醒悟。家树站在寿峰之后,跟着走到海边。原来所谓海者,却是一个空名。只见眼前一片青青,全是些水田;水田中间,斜斜的土堤,由南至北,直穿了过去。这土堤有好几丈宽,长着七八丈高的大柳树;这柳树一棵连着一棵,这上堤倒成了一条柳岸了。水田约摸有四五里路一个围子,在柳岸上,露出人家屋顶,和城楼宫殿来。虽然这里并没有什么点缀,却也清爽宜人,所有来游的游人,都走上那道土堤。柳树下临时支着芦席棚子,有小酒馆,有小茶馆,还有玩杂耍的。寿峰带着家树走了大半截堤,却回头笑问道:“你觉得这里怎么样,有点意思吗?”家树笑道:“反正比天桥那地方干净。”寿峰笑道:“这样说,你是不大愿意这地方。那么,我们先去找地方坐一坐再说吧。”于是三个人放慢了脚步,两边找座。芦席棚里,便有一个人出来拦住了路,向三人点着头笑道:“你们三位歇息吧。我们这儿干净,还有小花园,雅致的很!”家树看时,这棚子三面敞着,向东南遥对着一片水田,水田里种的荷叶,乱蓬蓬的,直伸到岸上来。在棚外柳树荫下,摆了几张红漆桌子,便对寿峰道:“就是这里吧。”寿峰还不曾答言,那伙计已经是嚷着打手巾,事实上也不能不进去了。三人拣了一副靠水田的座位坐下,伙计送上茶来,家树首先问道:“你说这儿有小花园,花园在哪里?”伙计笑着一指说:“那不是?”大家看时,原来在柳荫下挖大餐桌面大的一块地,栽了些五色小喇叭花,和西洋马齿苋,沿着松土,插了几根竹竿木棍,用细粗绳子编了网,上面爬着扁豆丝瓜藤,倒开了几朵红的黄的花朵。大家一见都笑了。家树道:“天下事,都是这样闻名不如见面。北京的陶然亭,去过了,是城墙下苇塘子里一所破庙;什刹海现在又到了,是些野田。”寿峰道:“这个你不能埋怨传说的错了。这是人事有变迁。陶然亭那地方,从前四处都是水,也有树林子;一百年前,那里还能撑船呢,而今水干了,树林子没有了,庙也就破了。再说到什刹海,那是我亲眼得见的,这儿全是一片汪洋的大湖;水浅的地方,也有些荷花;而且这里的水,就是玉泉山来的活水,一直通三海。当年北京城里,先农坛,社稷坛,都是禁地,更别提三海和颐和园了。住在北京城里的阔人,整天花天酒地,闹得腻,要找清闲之地,换换口味,只有这儿和陶然亭了。至于现在的阔人,一动就说上西山。你想,那个时候,可是没汽车,谁能坐着拖尸的骡车,跑那么远去?可是打我眼睛里看去,我还是乐意在这种芦席棚子下喝一口水,比较的舒服。有一次,我到中央公园去,口渴了,要到茶座上找个座儿,你猜怎么着?我走过去,简直没有人理会。叫了两声茶房,走过来一个穿白布长衣的,他对我瞪着眼说:我们这儿茶卖两毛钱一壶。瞧他那样子,看我是个穷老头儿,喝不起茶。我不和他说就走了。你瞧一到了这什刹海,这儿茶房是怎样,我还是我上次到中央公园去穿着的那件蓝布大褂,可是他老远的就招呼着我请到里面坐了。”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