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转移话题吧,他想,但是却也无可奈何。“读了一部分,可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被它吸引,与那篇《墙上的斑点》有着很大的差别。那篇小说中有一种无形的拉力,硬生生地拖着你向下读,而在这本书里我怎么也找不到这样的感觉。”
“那故事的确没有味道,她仿佛只是在营造一种意境,只要能够走进去,就能看到美,就好像我所经营的这个计划。”
“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好像几乎所有的意识流作家以及很多现代派的代表人都喜欢这一表达方式。”
“通过文字与灵魂交谈,内心独白无疑占据着很大戏份,但如果你深入了解到它所产生的时代,那么一切都有了答案。”
“时代背景?”
“没错,那时候的他们大多活在适应未知与质疑生活的夹层之中,飞速发展的工业革命摧毁了千百年来人类的生活方式,他们无法抵抗工业浪潮,所以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这时候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恰恰反映了当时的情景,渴望与灵魂直面交谈的心情。”
“那么我们现在呢?也就是您所说的天时,具备了吗?”
“你看看自己的周围,电子信息时代把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拖越快,那种纯朴的生活,几乎已经消失掉了。长久以往下去,人都会变成死气沉沉的机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的工厂,生产着各种各样的齿轮,把所有的一切都机械地连接到一起,越来越快地转动,要不了多久,就会陷入到比中世纪还要危险的境地。”
他在电话的这边打了一个冷战,是危言耸听,还是确确实实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或许吧,”他说,除了这句话,也找不出更好的回答来,“好像是救世主一样。”
“或许吧,”他也模仿着他的语气,“不过,我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够成功。”
“就像是咖啡?”
“咖啡般的计划。不如,就命名为‘咖啡’吧。如果我们能够撑到最后,就能品味到甜。”
“咖啡计划,听起来不错。”
“还有什么疑问吗?”
“再给我几天时间。您很忙吧?”
“这几天是如此。你也快要毕业了吧?”
“嗯,还有一年。”
“不如到我这里来帮忙吧。”
“您那里?”
“对,《麦城日报》,你可以过来做个实习编辑,离我近些有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可我还没有考虑好。”
“这些没关系,就算你不参与到计划中来,也可以来为我做实质性的工作嘛。”
“做编辑,我行吗?我可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文学史基础。”
“没问题,只要学上一阵子就ok了。”
“这还是不大合适吧。”
“总之你也没事做,就算来这儿玩。”
“好吧,我什么时候过去?要不要准备点什么?”
“现在有时间的话,就现在吧,什么都不需要准备,人来了就行。”
“怎么听着有点儿……好吧,我换下衣服就过去。”
第三次喝咖啡。
“喝点什么?”
“还是cappuo吧。”
“和之前一样?先来cappuo,喝完之后再来一杯mocha。”
“这儿的mocha对我来说还是有些苦。”
“有苦才能懂得之后的甜。”他点了与前几次一样的单,付过钱,然后接着说,“知道今天为什么要带你来这里吗?”
“是要开始实施计划吗?”他把声音压得很低。
“不,不,现在还不到时候,不过我们要开始着手准备了。”
“准备什么?您不是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