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闪过一层红光,竟出入意料地道,“此事先师倒曾与贫道说过。除了医道,贫道对天文星象用功最勤,当年先师也曾就玄武之秘,与贫道多次商讨。”
“多次商讨?”心直口快的绿如不由瞪起了美眸,“你是说,一粟师叔,会跟你商讨……”
苍涯子“呵呵”笑道:“贫道拜师前曾云游四处参学,于天文之道颇有造诣,这玄武之秘与天文星象息息相关,师尊跟我说起的,便是这些!”说着手拈须髯,做出一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世外高人状,只是那张市侩脸孔配上稀疏胡须,怎么瞧都像是卖假药的野郎中。
萧七忍不住笑出声来。朱瞻基也觉万般无奈,叹道:“道长请坐,长夜无聊,道长正可给我等说说玄武之秘,让我等长长见识。”
“这位官爷言重了,贫道也只是姑妄言之。”苍涯子也不推辞,拱手落座,缓缓道,“玄武之秘早已流传天下多年,有人说是武当三丰祖师失传的绝世武功,有人说是前代帝王遗下的藏宝地图,这都是江湖人不明就里、以讹传讹。玄武之秘,不是什么武功秘笈,更不是藏宝秘图……”
这人满脸市侩,见到银票更是双眼发光,但不知为何,此时说起玄武之秘,竟侃侃而谈,语调悠然,竟似换了个人一般。
果然如一尘掌教所说,他这一粟师弟,当年追随其先师,对玄武之秘所知极多。看来这苍涯子虽不会武功,倒将这门绝学继承了下来。朱瞻基暗暗称道,心念流转,不动声色地道:“愿闻其详。”
“不敢。”苍涯子神色肃然,缓缓道,“真正与玄武之秘有关的说法,只有两种,其一,便是建文帝的下落!”
“建文帝!”屋内众人听得这个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心底都是一震。
这个人是朱元璋选定的皇太孙,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二十多年前,他的亲叔叔蒸王朱棣起兵造反,经过四年辛苦异常的靖难之役,最终出奇兵突袭了当时的都城南京。
随着皇宫一场神秘大火,建文帝在人间彻底消失了。自此,搜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成了永乐帝朱棣后半生的头等大事。
甚至,在整个永乐朝,“建文帝朱允炊”这六个字乃是禁忌之语,谁都在找他,偏偏谁也不敢说出这个名字。
朱瞻基的脸色顿时阴沉起来,他最清楚这个名字在父皇和皇爷朱棣心底的份量,当下冷哼一声:“玄武之秘怎么会和建文帝有牵连?”
“玄武之秘已流传了千年,按常理,自不该和建文帝相关,但先师却曾跟我透露过一点消息,本朝的玄武之秘,确与失踪的建文帝相关。先师没有细说,小道也就不明详情了。但小道揣测,或因玄武之秘与国运相关,建文帝丢了皇位,事关国运,只怕这便是其中的关键了。”
莫非建文帝失位,果然是国运使然?朱瞻基沉吟起来,忽一抬眼,见苍涯子小眼内放着灼灼幽光,正紧盯着自己,登时心内一凛,沉声道:“接着说!”
“这与建文帝相关的第一种说法,确实有些匪夷所思。”苍涯子接着道,“这第二种说法,才是老道精研多年的心得。所谓玄武之秘,实则与天文地理密切相连,上与国家气运相接,内与先皇密旨有关。玄武之秘,说的是天地间一股绝大的力量……
“咱们不妨从这玄武阁说起。”苍涯子笑吟吟地扫视众人,“各位官爷可知道么,我大明,共有多少座玄武阁?”
一句话将众人问得尽数愣住,苍涯子才得意地拈着稀疏胡须,傲然道:“大明天下,祭祀真武大帝的玄武阁或是玄武观,著名的共有一百零八座,对应天罡地煞之数,其中二十八座为敕建,均是奉了先皇的圣旨,上应二十八宿。咱这座太行玄武阁,便是二十八宿之一。”
朱瞻基这才释然,怪不得这小小的道观居然挂着敕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