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不能保证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但故事的讲述者是英国某大学的一位法国文学教授——一个有着高尚品格的人,如果是胡编乱造,我想他不会讲给我听。他讲这个故事,是想引起他的学生对三位法国作家的关注。在他看来,这三位作家融合了法国人所具有的典型性格。他说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你能极为透彻地了解法兰西这个民族。他甚至认为,倘若他有权力,他会要求法国的统治者必须要通过关于三位作家作品的严格考试,否则他们就不值得信任,也不能开展管理法国人民的工作。这三位作家便是拉伯雷、拉封丹和高乃依。拉伯雷爱讲“疯话”,也就是粗俗话,比如他喜欢把铁锹称为“他妈的铁铲”;拉封丹爱谈“常识”,但那不过是粗浅的常用知识罢了;说到高乃依就不得不提“羽饰”一词——在词典里它指的是“羽毛”,也就是全身披挂的骑士插在头盔上的羽毛,但它有个比喻意义,似乎是指尊严、威风、炫耀、豪气、虚荣和傲慢。正是在“羽饰”精神的激励下,法国的绅士们才会在丰特努瓦对乔治二世国王的军官们说:先生们,你们先开枪吧;在“羽饰”精神的鼓动下,康布罗纳在滑铁卢从他无耻的嘴里喷出了这样的话:卫兵们可以死去,但决不投降;正是在“羽饰”精神的影响下,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贫困诗人,摆出了极为洒脱的姿态,把奖金一股脑地捐献了出去。教授并非轻浮之人,在他看来,我要讲的这个故事确确实实说出了法国人的三个主要特征,因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我把这个故事命名为《表象和事实》。事实上,这是一部哲学著作的标题——这部著作(无论正确与否)我认为应看作是我国十九世纪创造出来的最重要的哲学作品。这本书读起来颇不容易,但发人深省。它用优美的英语写成,极富幽默感,外行读者即使不能读懂其中一些非常微妙的议论,但仍如行走在玄学深渊之上的绷紧的钢丝上,其紧张刺激不言而喻,但读完了,一切都安虞无事,他便会大大松上一口气。如果不是恰如其分地适合我的故事,我才不会寻找借口去借用这部杰出著作的名字呢。说莉赛特是一名哲学家,其意义也只能这样解读——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她思索的是怎样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她对事实的感受之强烈以及对表象所富有的真实倾向性,几乎可以让她宣布,她已经把这似乎水火不容的两端调和起来了——而这正是几百年来哲学家们所孜孜以求的。莉赛特是个法国人,在每个工作日,她都会在巴黎最昂贵、最时尚的时装公司里花上几个小时,不停地穿衣、脱衣。对一个意识到自己有着优美身段的年轻姑娘来说,这真是一份惬意的职业——一句话,她是个服装模特儿。她个子高挑,穿上拖裙优雅飘逸。她的臀部细小,穿上运动服,可以让石楠的清香飘进你的鼻孔。她双腿修长,穿上睡衣也会婀娜多姿。她腰肢纤细,乳房小巧,即使穿上最普通的泳装,也会让人心神荡漾。任何衣服对她而言都不在话下。一件鼠皮大衣随便往身上一裹,她就有本事能让最明智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件大衣花多少钱也不足惜。那些肥胖的女人、臃肿的女人、粗矮的女人、瘦骨嶙峋的女人、身材走形的女人,还有年老色衰,以及相貌丑陋的女人,都坐在宽大的扶手椅里,看到她穿上的衣服如此合身,整个人看起来是那么甜美动人,便也纷纷掏钱购买了。莉赛特有一双大大的褐色的眼睛,嘴大而红润,皮肤白皙而略带点儿雀斑。每天,她迈着从容的步子仪态万方地走进来,然后慢悠悠地转身,最后再带着唯有骆驼才能匹敌的傲视天下的劲头走出去——要摆脱掉那种高傲、阴沉和冷漠的风度非常困难,因为这些对于一名模特儿来说似乎是必需的。莉赛特褐色的大眼睛似乎闪了一下,红嘴唇微微翕动,仿佛最轻微的挑逗都会让它们冲你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