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四十具。”

    拓跋焘愤怒地击案,道:“赫连定竟有此能耐,折我三千兵士!”

    崔浩道:“请万岁宽心,如今赫连定已成为瓮中之鳖,迟早要服罪。”

    拓跋焘对于无法亲手取下赫连定的头,仍感到怏怏不乐,一对一的决斗,他相信自己也能取胜。现在却要用包围的方法,慢慢地等赫连定支持不下去,令拓跋焘未免感到遗憾。

    崔浩告退之后,拓跋焘兀自沉吟,他没有说准许告退,陆寄风和赫连昌就都只能在旁边待命。

    拓跋焘想了许久,才说道:“陆寄风,赫连定的武功绝人,他有可能突围吗?”

    陆寄风在心里已评估这个问题一夜了,仍然没有答案。赫连定勇猛过人,又敢使小手段及奸计,逃出去的机会很大。可是这也只是看拓跋焘的防守有多么谨严而已。

    赫连昌大着胆子道:“启禀万岁,微臣认为……恐怕崔侍中要失算一回了。”

    拓跋焘道:“为何?”

    赫连昌道:“罪臣弟勇猛倍于臣,又兼能让士卒效死,他一人之力无法逃出我军的铜墙铁壁,可是他还有一万多兵,这些人很可能全部不顾性命地保护他突围。此外,如此包围,能包围多久?崔侍中要截断水源,让夏兵饥渴难耐而投降。但是臣久处此地,知道夏人的韧性,要让他们因饥渴而投降,并不是那么容易。再说他们一万多人,先杀同伴为食,也可撑上数月,若是他们在这数月之中,发现我军包围的漏洞,还是逃得出去。”

    拓跋焘也有此隐忧,道:“困住猛虎,必须速战速决,朕也感到崔侍中的计划未必妥当。”

    赫连昌道:“崔侍中神算无差,可是对于夏兵实力,略有低估。微臣只是知无不言罢了。”

    拓跋焘道:“那么你有什么见解,可以破此僵局?”

    赫连昌道:“夏国能苟存孤城,只在一人,此人若死,则夏国无首,不劳陛下身犯矢刃,必可轻易取之。”

    拓跋焘垂目沉思,赫连昌的意思很明显,只要赫连定死了,军心自然就散,根本不用再打仗,夏国就亡了。可是,要这样轻率地派人谋刺赫连定吗?

    拓跋焘把这个意见记在心中,也没表示同不同意,便挥手让他们两人都退下。

    赫连昌与陆寄风退出御帐,赫连昌对陆寄风道:“陆大人,下官这个建议,恐怕皇上要倚重大人了。”

    陆寄风不想回答他,只淡淡地抱拳道:“哪里。”便告退返回自己的营帐。赫连昌能献计唆使拓跋焘杀害自己的亲兄弟,还有什么人是他不会出卖的?或许他投诚于拓跋焘,只是借拓跋焘之手杀死得军心的赫连定,等唯一的对手被除去之后,赫连昌很可能就会背叛,再回去建立夏国。

    他是比赫连定难缠多了,拓跋焘对他的信任也不知道是权宜之计,或另有打算?

    魏军包围在鹑觚原数日,赫连定的军队始终结成方阵,绝不散开,若魏军邀击,也从没占到便宜,互有死伤。不过魏国方面知道赫连定逃不出去,气氛倒是很轻松,不急着拿下他。

    那天深夜,宗爱亲自前去陆寄风的营帐,将他召至御营。

    四下无人,拓跋焘命宗爱取来一套衣裳,放在陆寄风面前,陆寄风一看,便明白了。

    那是一套夏兵的制服。

    拓跋焘道:“陆寄风,朕不愿再等,赫连定一日不死,朕一日不安。”

    陆寄风道:“万岁有令,微臣自当奉命。但是如今已经胜算在握,可有这个必要……?请皇上三思。”

    拓跋焘道:“会稽公那日的建言,朕揣摩过,他只不过想借着朕,替他除去对手罢了,他以为朕不知道吗?但是料他也逃不出朕的手掌心,赫连定表面上看起来有勇无谋,朕与他交手,才知他也有狡猾的一面。为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