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叶尔马克军攻陷“桦树崖”,打开了通往博托尔河的入口。
库楚姆汗被一连串的失败激怒了,派出重兵防守博托尔河两岸,并用锁链截断河道,等待叶尔马克前来。
7月8日,当叶尔马克军到达博托尔河的“哨兵崖”后立即遭到伏击,毫无准备的哥萨克有数十人战死。眼看硬攻无法取胜,叶尔马克采用了疑兵之计,扎了很多稻草人放在船上迷惑敌军,自己则率领部队从陆路发起突击,汗国军顿时大乱,四散奔逃。
库楚姆汗虽然有着抵抗的决心,也尽了最大努力团结整个汗国的力量,但他没有改进汗国的军事。他的士兵武器落后,而且都是临时征集的“民团”。这样的军队在获胜时士气高涨,而一旦遭到挫折便会一泻千里。
相对而言,叶尔马克的部队几乎都是职业化的军人,且有铁的纪律,遇到困境仍能坚持作战。两相比较,是近代化的部队与中古部队的差距,不仅仅是武器,组织上更是无法相比。叶尔马克军如此少的部队屡屡得逞便显得并不奇怪了。
可库楚姆汗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哨兵崖”之战的失败,叶尔马克直抵伊斯凯尔城的态势已经再明显不过。库楚姆汗向全国征集了近万人的部队,一部分拱卫首都,另一部分由侄子马麦特库尔率领前去阻击叶尔马克。这是汗国最后的主力,但这些部队仍是“民团”,战斗力和组织仍是松散不堪。
7月16日,叶尔马克军在巴巴桑地方遭遇马麦特库尔的军队,双方数日鏖战,数百人的哥萨克又创造了重创汗国军的“奇迹”,虽然也损失了上百人,但,随着“枪鸣弓抖”,“鞑靼人血流成河,横尸遍野”
随着在巴巴桑的胜利,叶尔马克进而攻陷了图尔巴河口的“长崖”,向汗国首都又前进了一步。
8月10日,为于额尔齐斯河左岸的汗国最重要的酋长国卡拉恰酋长国被叶尔马克占领,首府卡拉恰城中的大量宝石、金银、粮食和牲畜都成为了叶尔马克军的给养和战利品。
卡拉恰酋长是库楚姆汗的重臣,实力雄厚,他的失败使得汗国其他酋长国对库楚姆汗失去了信心。当9月叶尔马克到达阿季克酋长国时,这里的酋长不战而降。
到了这里,叶尔马克已经能看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地——伊斯凯尔城了。
伊斯凯尔城还有最后的屏障——楚瓦什岬。这里高耸于额尔齐斯河右岸,正面建有堡垒,四周围以沟壑,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而库楚姆汗已经派马麦特库尔率领最后的军队数千人据守在这里。
而此时,叶尔马克的军队里发生了分歧,一些人认为,这里是西伯利亚汗国的首都,他们一定会殊死抵抗,而人数是自己的几倍。再加上沿途作战,减员严重。进攻必然遭遇失败,不如先原路返回,多带些人之后再做计较。
叶尔马克坚决反对,他对士兵们指出,大家都是被通缉的罪犯,不立下功勋是得不到赦免的,就算回去了,也要被处死。不如最后再拼一下,如果成功一切都可以得到。
最终,所有人还是听从了叶尔马克。
在这里终于显示出了斯特罗甘诺夫家族首脑们的远见,他们招募这些哥萨克,就是看中他们没有退路只能一直向前,如果这时自己的家丁武装,稍有困难早就打道回府了。
叶尔马克率军占据了一座小城——阿迪克-姆尔萨等待战机。库楚姆汗多次派军来进攻,都被击退。这样的攻防战持续了近两个月,直到哥萨克们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