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合则强,分则弱。但卫拉特人的历史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四部卫拉特在一起的时候,虽然也有也先获得蒙古帝国汗位的辉煌,却也只是昙花一现。在面对蒙古正统势力的进逼下,节节败退,重新回到了边缘地位。而在分开各自发展后,倒是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雄霸青藏高原的和硕特汗国,与清朝争雄的准噶尔汗国便都是在卫拉特联盟崩溃后,先后崛起的。
土尔扈特人是在卫拉特人纷纷自奔前程时,最早独立书写自己故事的部族。
17世纪二、三十年代,四部卫拉特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作为盟主的和硕特人越来越受到重新崛起的绰罗斯家族准噶尔部的威逼,地位日渐不稳。而地位摇摇欲坠的盟主是无法维持联盟中的秩序的。准噶尔“恃其强,侮诸卫拉特”
土尔扈特部既不愿受准噶尔人的欺侮,但又没有力量与之抗衡,最好的办法似乎只有效法祖先,进行迁徙。可迁徙到哪里?众多的人畜如何统筹?这都是费时费力的,首领和鄂尔勒克仍在犹豫。
1625年,一场大的战乱,使得和鄂尔勒克下定了决心。
这一年,准噶尔部首领哈喇忽拉的儿子们因为财产发生内讧,各自领兵互相攻杀。这原本只是家族内讧,但因为准噶尔的强大,其它部落包括土尔扈特也被卷入其中,从而出现了四部卫拉特的大战乱。盟主和硕特部束手无措。
这样毫无意义杀伐内讧,和鄂尔勒克厌恶至极,为自己的部族找一块安乐的牧场,远离战争和死亡,已经刻不容缓,他下定决心准备迁徙了。
而在此时,早在1618年派出寻找新的栖息地的家臣回到了卫拉特,向和鄂尔勒克报告,在远离天山草原的伏尔加河下游一带,也就是在伏尔加河与厄姆巴河之间有一块宽阔草地,那里水草丰美,人烟稀少,以前虽然是诺盖汗国的领地,但现在诺盖人“离开了伏尔加河中下游的游牧区,迁往亚速夫草原,甚至希瓦草原”
安乐的牧场在向自己招手,和鄂尔勒克眼前一片光明,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西迁。
1628年,和鄂尔勒克率领本部落的属民以及和硕特、杜尔伯特、辉特等部的部分属民,共计5万户19万人,离开故乡塔尔巴哈台(塔城)向西迁徙。
这支庞大的迁徙队伍向着心中安定的生活前进了,但向往着安定并不代表不经过战斗。在托波尔河上游,他们打败了无端袭击他们的鞑靼人,当拐向西西伯利亚,经过哈萨克草原,越过乌拉尔河时,又经受了诺盖人几次突袭。一路上,诺盖人、哈布奇克人、吉普恰克人、吉捷桑人的包围和堵截接连不断,土尔扈特人将他们一一击退。
1630年,经过两年的长途跋涉和浴血奋战,队伍终于到达伏尔加河中下游沿岸的草原上,这里果然天高地阔,果然水草丰美,而且,没有其他的敌人与他们抢夺。
属民们清洗了一路的风尘,开始安置毡包,放牧牛羊。和鄂尔勒克也开始了政权的建设,他将牙帐设于伏尔加河支流的阿赫图巴河。在这里,他遵循古老部落组织的习惯和观念“置鄂拓克,设宰桑”管理部众,按照传统政治制度建立的议会组织“札尔固”,由8名贵族组成,为最高的议事、决策和权力机构,辅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