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拉特的马哈木、太平和把秃孛罗三位首领都接受了明成祖的册封,成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可那只是为了得到封赏,并借之对抗阿鲁台控制的北元汗廷。
现在,看着汗廷覆灭,他们绝不会放弃这个重新获得草原号召力的机会。
于是,在杀死本雅失里后,三位首领立即摇身一变,成为存亡续绝的“忠义之臣”,拥立阿里不哥后裔答力巴为汗,马哈木自任太师。
明成祖是以消灭北元蒙古汗廷为目的,岂料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个大汗刚死,另一个大汗又出现了。既然卫拉特人敢悖逆于我,明朝便支持阿鲁台与之作对。
原本已经元气大伤的阿鲁台在受到明朝的支持后,迅速重新崛起,为了表示对卫拉特人拥立大汗的不承认,自己也拥立成吉思汗弟斡赤斤后裔阿台(也有说阿台是月鲁帖木儿之子)为汗。
蒙古高原形成东西两大政治中心,答里巴为西汗,阿台为东汗,双方不停交战。但两位大汗都是台上的木偶,真正较量的则是两位太师,马哈木和阿鲁台。
可悲的是,马哈木和阿鲁台的身后,也有着一双控制局势的手,那便是明成祖朱棣,谁赢谁输,都要看着双手会摆向哪一方。
1414年,明成祖率50万大军第二次北征漠北,兵锋直指马哈木控制的西汗廷。答里巴汗、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率精锐3万骑兵在克鲁伦河的忽兰忽施温(红山嘴)迎战。激战的结果,双方“杀伤略相当”,但明成祖损失几万人只是九牛一毛,卫拉特几万人战死却几乎是灭顶之灾,这样的平手,对后者而言自然是大败。
东汗廷太师阿鲁台闻讯,立即率军连连西征。这样的“雪中送炭”,使得西汗廷几乎崩溃,可汗答里巴、太师马哈木先后战死。马哈木是卫拉特的灵魂人物,他的死更让西汗廷元气大伤。马哈木之子脱欢统领其部,与太平、把秃孛罗拥立阿里不哥后裔斡亦剌歹为汗,率残部西迁,等待时局的变化。
他们知道,阿鲁台以正统大元太师自居,一旦有了实力,决不会安心臣服明朝,而明成祖更是决不会允许蒙古出现一家独大,尤其不能容忍坚持正统的东汗廷独大。时局马上就要变化了。
果然,日益强盛的阿鲁台开始频频骚扰明边,明成祖认为其“凶悖之心复萌”
在生命的最后三年,明成祖朱棣始终坐在马背上,1422、1423、1424年三次亲征攻打东汗廷,阿鲁台虽然以避而不战的方针尽量保存实力,让成祖到死都没能和他交上手。但物资、人口特别是作为太师的威望损失巨大,在不战而败中迅速衰落。
这回,轮到西汗廷“雪中送炭”了。此时,马哈木的继承人脱欢已经兼并了太平、把秃孛罗,结束了卫拉特三巨头的历史,厉兵秣马多年。明成祖自南而北,脱欢自西而东,阿鲁台屡屡战败,再加天灾不断,所部日益解体。
1434年7月,在北元担任太师30余年,拥立了三位大汗的阿鲁台终于被脱欢攻杀。
与福威自操的阿鲁台相比,东汗阿台要冤枉得多。近二十年来,自己毫无实权,只是有一个汗号。可偏偏这个汗号成了他的催命符,明朝和脱欢都要将他消灭。成为众矢之的的阿台汗,在将领朵儿只伯的保护下四处逃难,身边的部队最多时不超过千人。
但这位阿台汗甚有骨气,虽然穷途末路,仍然拒绝了明朝的招降。在脱欢和明朝的夹击下又苦撑了4年,终于败死在巴丹吉林沙漠。
东汗廷灭亡,脱欢控制的西汗廷成为北元蒙古唯一的中心。
此时,斡亦剌歹汗已死,在位的是“岱总汗”脱脱不花,其人是益宗次子之孙,根正苗红的“元裔”。当年益宗败死,他归顺明朝,在甘肃一带放牧,身边只有二十余户属民。斡亦剌歹汗死后,脱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