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战国英雄的群体里,李牧可谓是我最后钦佩而又痛苦的一个。钦佩是因为他天才的个性化军事才能;痛苦是因为他也像其他有才能者一样终被奸臣谋害。可以说,李牧是赵国也是除秦外的其他六国最后一位杰出将领,由于他领兵打仗完全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谋略,因此我说他是一个个性化的军事家。他的一生,有史料记载的其实就是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阶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

    还是在赵惠文王时期,李牧已是一位表现极其优秀的军事将领了,带兵驻守在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常年镇守着赵国的北部边境,阻截抗击匈奴来犯。带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常年驻守并生活在那么遥远而又艰苦的边境之地,对于统帅这支队伍的最高将领李牧来说,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军费,二是军心。军费问题,好就好在赵王授权李牧可根据战争的需要自己设置官吏,任命僚属;而且当地的田赋税收也全部归交幕府,由李牧全权支配,用以庞大的军费开支。军心问题,据说李牧每天都要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这方法虽然过于朴素,但它相当意义上让士兵们知道他李牧对待他们的态度和良苦用心。同时,李牧亲自教他们骑马、射箭,这也让他与士兵们有了关系的密切和亲近。军费有了保证,军心得以安定,李牧便和边境上的军民订立约定:一旦匈奴人侵,进行抢掠,一律退入营垒固守,未得号令,不得出击;有敢于擅自俘敌,即使胜了,也处斩刑!这样竟坚持数年,无一人有犯。无疑,这是李牧崇高威望而派生出的军队和人民对他的信赖。久而久之,边境上不仅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也形成了众多素质很高的民众。

    固守营垒,御而不战,但久而久之,问题也来了。首先是匈奴认为李牧不战是根本就没有战的胆量,接着便有军中兵卒也认为自己的将领胆小怯战。想必长期只守不战心中憋闷,便常在一起窃窃私议,甚至愤愤不平。而那个赵孝成王,就仅凭他所听到的一点传言和消息,便断定李牧要么胆怯要么自私要么无能要么不才,于是大加责备。个性化的李牧根本不予理睬,依然故我。这让赵王非常恼火,一纸命令,便召李牧回朝,另派了人去替代了他的职务。个性化的李牧一言不发,不予辩解。

    新任大将当然知道赵王派他来替换李牧的原因和意图,守边年余,匈奴一入侵,便带兵出战。而每次都失利多,得胜少,损失大,伤亡重,百姓纷纷逃跑,以致边境上不能进行正常的耕种和畜牧了。赵王还算不错,听到了这个传言和消息后,居然还能够想明白过来,再请李牧出守,然个性化的李牧坚辞不受。赵王哈哈一笑说,有个性!那我还非要你去不可。李牧说,大王铁定非我去不可,那么也行;你必须先答应我还像以前那样做,我才答应你去赴任出守。赵王再哈哈一笑说,我既然要你去赴任出守,我就肯定答应你还像以前那样做。

    李牧受命,再度出守。到了边地,个性化的李牧个性化地一如既往。数年后,一无所得的匈奴已让李牧折磨得都不屑去说李牧胆怯了,而李牧这时就不胆怯了,于是精选战车一千三百乘,战马一万三千匹,曾获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优秀射手十万人,进行秘密的军事演练战术配合。同时有组织地让边民出门放牧。一直冷寂的原野布满了自由欢跃的人群,蓝天白云下唱起了悠扬辽远的牧歌。

    匈奴觉得他们总算有了一次可以“收获”的机会,迅速派了一小股兵力入侵,李牧率赵军与之交战,然后仓皇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被匈奴俘虏。匈奴单于听说后欣喜若狂,想原来李牧不是胆小怯战,而的确就不具备交战的实力,迅速率领大批军队奔驰而来。他哪里知道李牧已经为他设下了个性特异的兵阵,待单于率匈奴大军进入后,李牧指挥赵军从左右两侧包抄过去,对匈奴进行全面而猛烈的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