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发生在9月22日至23日的所谓“怪猫暴动”是自15年前哈林区发生动乱以来纽约市第一次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民众暴动。不同的是,这一次大多数的暴民是白人,验证了上个月市长在清晨记者会上苦苦辩白的——怪猫这个案子没有“种族的问题”,如果说有所谓的种族恐惧的话,那也是普遍存在人类心理底层的恐惧。

    研究暴民心理学的人认为“怪猫暴动”是个有趣的例子。如果说,当天大都会会馆里那一片惊恐的情绪是因为那个因歇斯底里导致精神失控的女人所引起的,她可说是扮演了那个不可或缺的煽动者角色——群众拥戴的核心,带头呼喊口号及指挥行动的领导人——如果那个歇斯底里的女人是点燃炸药的导火索,那么,从她的角度来说,她其实又是被那些激进的“市民行动团队”所煽动才会当晚出现在大都会会馆中。这些团体在暴动发生前的“四日行动”期间,在大都会区各处纷纷成立,可是没有人知道激发成立这些团体的是谁,至少始终没有一个人被认定应为此事负责。

    这个后来被称做“四日行动”(虽然从开始到暴动发生共历时六天)的短命活动,是在9月19日星期一的早报上,首先引起大众的注意。

    在这之前的那个周末,有一个叫做“街区治安维持会”的居民互助组织在下东城成立。星期六晚上,该组织在成立会议上通过了数项决议,起草了一份类似“宣言”的文件,并在第二天下午的“全体居民集会”中获得通过。宣言开门见山,“基于正规执法机关的失职,全美国的守法公民有权自行结社以维护公共安全。”凡是居住在该区的人都有资格参加,尤其欢迎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加入。他们组成各种巡逻队,包括街道巡逻队、屋顶巡逻队和小巷巡逻队。

    此外,还以该区公寓和大厦为单位组成巡逻队,以“捍卫抵抗近日来不断恐吓纽约市的不良分子”。(曾有成员抗议宣言的用词“过激”,不过当“决议委员会”指出“帝维街和邻近民众向来就被看做是一群猪猡”时,过激的文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巡逻队的纪律参照军队,巡逻人员必须配备手电筒、系臂章以及“具防御功能的可用武器”。晚间9点开始实施宵禁,禁止儿童外出;路灯必须开到次日天亮为止;房东和商店老板必须另外加强建筑里外的安全措施。

    一则新闻还说,在这段期间内,同时有三个类似的组织成立,它们之间显然互无关系,而且也与“街区治安维持会”没有关系。其中一个是在马瑞山一带,自称为“马瑞山安全委员会”;另一个是在西七十二街和西七十九街之间,叫做“西端义勇兵”。第三个是以华盛顿广场为中心的“村庄家园卫队”。

    这些团体虽然在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上不大相同,但是组成的目的和操作的方法却都和“街区治安维持会”出奇地相似。

    那天早报的评论指出,同一个周末,四个互无关系的社会社区各自得出相同的看法,笔者怀疑,“这是否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真是一种巧合”。反市政府的报纸把责任归咎于市长和警察局长,并使用诸如“传统美国方式”和“保卫美国家庭的权利”这类的字眼。较有责任感的报纸则对事情的进展表示遗憾,其中有一家报社则相信“纽约人固有的幽默感终会使这些本意良好但情绪过激的人们恢复清醒”。自由派主力报纸的主笔马克斯·斯通在社论中指出,“这无疑是法西斯主义在纽约街头横行”。

    到了星期一下午6点,新闻播报员向他们的听众报道说,“自从今天早上披露了帝维街、马瑞山、西端大道和格林威治村的组织后,至少有三打行动委员会在本市五大区域的各个社区纷纷成立。”

    到晚报上市时,局势已经是“如野火燎原,至截稿时止,行动委员会的数目已经超过上百个”。

    星期二早上,报道的数字已经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