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耶鲁大学博士”沈镇林被器重他的领导任命为出版社副社长,当这个副社长把自己“忽悠”为美籍华人并出版了98本专业书籍时,周围怀疑的目光渐渐聚拢。一封内部的举报信将司法机关引入了整个事件的调查。原来,标榜自己是“耶鲁大学高材生”的副社长沈镇林实际上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的偷渡客。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沈镇林因涉嫌利用非法手段侵占了出版社近59万元组稿费。2006年11月15日,沈镇林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而把沈镇林当成人才引进的出版社社长秦女士,也因为引狼入室被撤职!

    沈镇林让我们想到了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塑造的悲剧人物方鸿渐。方鸿渐到欧洲“游学”4年,临回国时买了个“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但方鸿渐却没有沈镇林这么能忽悠。更为可悲的是,像沈镇林这样的假“海龟”、假博士正层出不穷、前赴后继,这才是我们更需要警惕的。

    偷渡赴美,耶鲁大学扫大街

    浙江省海盐县位于富庶的杭嘉湖平原上,是浙江省嘉兴市最富裕的县份之一,著名的秦山核电站就建在这里。海盐县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海,所以,尽管当地是浙江的富裕之地乃至中国百强县,但是,当地很多人并不满足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土里刨食,而是把目光投向蔚蓝色的大海。

    大海之外是大洋,大洋彼岸是遍地黄金的美国。1989年,19岁的农家子弟沈镇林高中毕业后,他不甘心像父辈那样当一辈子农民,就跟随当时汹涌的偷渡浪潮,被蛇头塞进一条小渔船的封闭船舱,跟几十个人蛇一起,历尽千难万险来到了美国。

    尽管沈镇林具有浙江人特有的聪明头脑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但是到达美国后他才发现,蛇头并没有把他送到纽约、旧金山等一些他向往的大城市,而是把他们扔到了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黑文市,这个地方是他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当然,他也没有看到遍地黄金。

    不过,灰心的沈镇林很快在黑文市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他熟悉的名字“耶鲁大学”。他当然知道,耶鲁大学是一所世界级的名校,而且耶鲁大学曾出过5位美国总统。于是,沈镇林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耶鲁大学。因为沈镇林明白,如果在美国社会上闯荡,他人蛇的身份很容易被警察发现而被遣送回国,如果在相对封闭的大学里,就会安全得多。

    但是,在耶鲁大学这样人才荟萃的地方,只有高中文化的中国农民沈镇林靠什么赖以生存呢?这当然难不住他,于是,在当地中国人的推荐下,沈镇林成为耶鲁大学的清洁工,这一干就是10年。后来沈镇林把自己这10年的经历比喻为“卧薪尝胆”。

    耶鲁大学与中国的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早在1854年,中国留学生容闳就获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大学学位的中国人。著名的铁路专家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铁路工程的学业,于1888年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耶鲁校园内,中国学生、学者也是最大的留学生群体,大约在500人左右,也有很多学生边上学边打工,所以,几乎没有人把身处耶鲁大学的沈镇林当作偷渡客,而是把他当作留学生。

    耶鲁校园静谧优美、环境宜人,被誉为“美国最美丽的校园”。漂亮的哥特式建筑和乔治王朝式建筑与现代化的建筑交相辉映,把整个校园点缀得十分古典和秀丽。当然,耶鲁大学的美丽也有沈镇林的功劳,因为他是一个干了10年的出色清洁工。

    如果沈镇林仅仅满足于当一个清洁工,那他就不是沈镇林了。沈镇林最大的梦想就是发财。天资聪明的沈镇林很快顺利过了英语关之后,开始在耶鲁大学游刃有余地工作生活。清洁工的工作并不累,如何打发打工之余的时间呢,沈镇林发现,耶鲁大学是开放式教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